黄岩岛变风暴焦点!中国设保护区后,菲律宾罗密欧暗示紧盯动态

10月3日,马尼拉。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司令罗密欧·布劳纳对媒体说,中国把黄岩岛划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菲方在盯着看;菲律宾绝不允许中方在那儿填海造岛;一旦动工,菲律宾会抗议,但军方“密切关注”。他没说“谁先开火”,把这口子留着。

先把点位说清。黄岩岛离菲律宾吕宋岛西岸大约124海里,是个环礁,泻湖里渔场好。9月,中方对外公告,批准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理由是保护生态、管海龟、珊瑚、海鸟。几个月来,黄岩、仁爱、仙宾一线,对峙不断。

布劳纳这番话,表面上很硬,实际上在降温。他把“红线”摆着,但把“打第一枪”拿掉。原因很直白,这几个月大家都看到了,面对中国海军、海警,菲律宾海军和海岸警卫队吃亏多、占便宜少。他把动作放到外交口头,军事上先不摁扳机。

很多人关心:一设保护区,是否就不可能填海?按常识,保护区重点是限制捕捞、限施工、做科研监测。具体怎么管,要看后续细则。目前公开信息不多,边界、功能区、船只活动规则,还要等文件落地。

再说填海这事,本身不轻。黄岩是环礁,没有天然露出水面的地块,要做人工结构,就得大规模抽砂、铺石。代价大、动静大、对生态伤害也大。北京会算账:要什么效果、冒多大风险、引来多大外部反弹。

放回历史看。2012年的对峙后,中方在黄岩岛附近有了更多实际控制。2016年仲裁案作出意见,北京不接受;此后渔民时紧时松、时进时出。到2023年以来,现场拉扯升级,拦截、喷水、拔碰不断见诸报道。

如果北京真上重工,外部反应也能想见。华盛顿、东京、堪培拉会表态,会加军机军舰巡航,会搞联合演训。可美菲条约写的是“遭受武装攻击”,挖沙不等于开火。因此,更像是压力叠加,不必直冲火线。这也解释了布劳纳为何只说抗议,不说打。

另一头,菲方在找“长矛”。10月3日,菲军说考虑买印度“普拉雷”战术弹道导弹。公开说法,射程150到500公里,带1000公斤弹头时射程约350公里,末段有主动毫米波雷达制导。印度陆军、空军都下了单,亚美尼亚也买了不明数量。此前,菲海军已签了3套“布拉莫斯”,合同约3.75亿美元。

道理更简单些。就算“普拉雷”来了,要打到黄岩,得部署在北吕宋,还得有预警、卫星、目标指示、通信链路,这一串都得花钱、花时间。没有这些,就是盲打。真要用它打出去,就是另一层级的升级,代价不小。

钱从哪儿来?美方早前说,给包括菲律宾在内的印太国家海上执法资金,总额5500多万美元,用来打非法捕鱼、走私之类。这钱是多人分,落到马尼拉的份额不可能太大。菲国内有人打主意:要不要接收美国退役的大船。

9月25日,美国海军在诺福克,一天退了两艘提康德罗加级——“菲律宾海”号和“诺曼底”号。要是能白送,马尼拉当然乐意。问题在后面:保养、弹药、人员培训、码头保障,都是天价。而且舰上很多系统涉及出口限制,不是给了壳就能战斗。

就算真的来1到2艘,也改变不了南海海面上“吨位差距+体系差距”的现实。菲律宾海军现在主力还是小型舰艇,防空、反潜、指挥网都薄。硬吃下提康,多半是趴码头,不是去前线。上了海面,反而是大目标。

再回到这一季的海上拉扯。黄岩、仁爱、仙宾,菲方用补给船、渔船、媒体曝光、同盟背书;中方用执法船、阻拦、喷射水炮、布浮标。双方都在拿“灰度动作”掰手腕,都在避免“第一枪”。这是一种下棋法,落子快,但都不让棋盘翻。

接下来几周有几个看点。其一,北京会不会公布保护区细则,会不会增设浮标、灯桩、监测点。其二,马尼拉会不会继续冲滩补给,还是改走法律和外交线路。其三,华盛顿会不会把联合巡航变成常态,拉更多国家参与。

还有一点别忽略。菲律宾还在看印度这条供应线能给到什么程度,印度也在评估政治收益与风险。军购不是买菜,交付、培训、编入、联训,一步都不能少。预算如果拉不住,项目就会拖,拖久了就会变形。

同样,中方把“保护区”这张牌打出来,现场执法就有新的依据。比如限速、限区、限种类作业。到时候,争的是“这条线怎么划、谁来执法、违反了怎么办”。这是管海的细活,也容易出摩擦。

夜里,三描礼士省马辛洛克渔港的防波堤上,几盏白灯亮着,渔民蹲在地上补网,远处海面上有灰色的影子一闪一闪,岸边执法车的扩音器偶尔响一下。风从西面吹来,带着盐味和柴油味。等东北季风更硬的时候,谁会先按下新的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