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侵华战争的深重阴影之下,辻政信的名字几乎成为暴行和残酷的代名词。他的冷酷手段和嗜血恶行,曾给中国以及东南亚多地无数无辜民众带来惨痛的创伤。这一切,充分展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扭曲与极端。
辻政信出身寒门,也谈不上有特别的天资。只是凭借顽强的努力,他进入了日本陆军大学里以纪律严苛著称的“军刀组”。但他的性格极为古怪,处处表现出内心的阴险与扭曲。他以石原莞尔为榜样,但石原却始终对他不屑一顾,反而因为与东条英机关系密切,辻政信更加被孤立。
这个人信奉的是毫无底线的利己主义。为达目的,他不择手段,不惜陷害旁人。1932年1月,中日之间爆发了一二八事变。此时他随金泽第7联队前往上海参战,与中国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交锋。中方将士英勇抵抗,日军遭遇重创,辻政信首次切身体会到了战争的残忍:他亲手指挥的队伍死伤十余人,自己也伤及膝盖,几乎命丧战场。
1934年,在东条英机授意下,辻政信承担起清理日本陆军内部皇道派学生的任务。他授意部分学生谋杀海军和文官高层,随后又反咬一口,将这些人检举揭发。如此阴险的布局,令许多皇道派学生遭到无情开除,自己却仅象征性地被停职一个月。之后,他与东条英机一同被派往关东军驻地。
到达关东军后,辻政信更是变本加厉。作为少佐,他甚至冒用关东军司令官的名义发号施令,刻意制造边境纠纷。他在与23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的交流中,极力夸大己方军力优势,刻意掩盖苏联的真实战斗力。结果,日本在诺门坎遭遇惨败,初战即大损兵力。辻政信却毫无悔意,反而推动事态升级。23师团损失高达七成。尽管诺门坎冲突规模有限,却使日本彻底看清苏联军力,自此放弃北上策略,转向进攻东南亚。由此引来美国的强硬反制,加剧了日本走向失败的步伐。苏联则借此机会发掘了朱可夫等高级将领,并加强了对德国的防御准备。
令人愤怒的是,身为祸首的辻政信非但没遭惩罚,还在战场上企图杀人灭口,将谈判代表团蒙蔽在鼓掌之间,他牢牢掌控了局势。
后被派往冈村宁次手下的第11军,辻政信自觉地位不高,转而利用自己在军纪方面的权力,用扣押车辆、追查支出等手段打压同僚,甚至逼死财务负责人,种种恶劣行为最终导致他被调离前往台湾。在台湾期间,他因主观臆断,推测日军会进攻南亚,为此竟写出了所谓的《只要看了就能赢 南亚战略通俗易懂》。
辻政信到南亚以后,他的凶残本性暴露无遗。下令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新加坡屠杀、巴丹死亡行军等暴行。期间,不仅亲自杀害战俘,还指挥士兵实施食人等暴举,对待俘虏毫无同情,性格已彻底泯灭人性。
1944年底,“中国派遣军”开始“豫湘桂作战”。彼时,中国远征军已在印度整训换装美式装备、士兵表现卓越。新式部队进入缅甸后,日军节节败退,致使辻政信难以置信。他甚至在后来的回忆中表示,条件相当时,中国士兵的战斗力不逊美军,甚至犹有过之。
瓜岛之役时,辻政信一如既往操弄军情。谎报美军人数,误导己方作战,直接造成一木支队无谓牺牲。
二战终结,辻政信的奸诈本色又一次显现。他曾通过投机取巧进入中国军统,甚至向蒋介石母亲举办公祭,伺机潜藏。但随着国民党局势败坏,他敏感地逃回了日本。令人难以置信的是,1960年,这个背负累累血债的战争犯竟然摇身变作日本参议员。
在参政期间,他还著书立说。其所作《亚细亚的共感》一书,将日军和中国军队并列,称中国士兵“死战不退”,在战场上常常拼杀到最后一刻。连他这样冷酷无情的人都对中国士兵的坚持表示尊敬。
1962年,辻政信仍不肯安分,为寻找二战期间日本埋藏在东南亚的黄金,他乔装为僧,东渡南洋,却在途中被游击队击毙。他的罪恶生涯,终于画上了句号。
辻政信在日本军中的横行并非偶然。他是日本军国主义极端体制的产物。那些黑暗年代,正是像他这样的战犯,推动了对周边国家的无情侵略与屠杀。
历史不会遗忘,正义终有回响。对这些带给世界巨大创伤的战争罪行,人们必须持续记取和清算。这也提醒我们,唯有持续捍卫和平,铭记战争苦难,方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