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索尼接连裁员,任天堂却凭什么做到员工离职率仅2%

游戏行业最近,简直可以说是热闹得让人应接不暇。

有点像茶水间八卦史上最热那一波,左边微软、索尼轮番裁员大戏一场接一场;右边任天堂却像自带光环Buff,一副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架势,硬是把员工留任率做到98%。

就问你服不服?

有那么一瞬间,我怀疑大家是活在同一个现实吗,这割裂感未免也太强了。

明明同处游戏赛道,怎么活成了冰与火之歌呢。

话说,这年头全球游戏产业都在经历一场难言的寒冬。

微软,那个动不动就砸钱收购的新科技巨头,宣布要“精简队伍”,9000人的庞大队伍中突然消失了一大拨同事。

紧跟着,索尼也没闲着,900多人的岗位就像魔法一样,转瞬成了过去时。

社交媒体上,每天都能刷到和原同事拥抱告别的照片,配文大概都是“今天,是我在XX的最后一天”或者“下一个冒险即将开始”——看的人心头一紧。

而在这个大胆挥刀的背景板下,任天堂这家公司,却一点都不慌。

员工评论总结就一句话:安安稳稳上班,踏踏实实开发,打工人不再是“今天我对公司来说是数字,明天就变成工号清单上的已离职”。

这个对比,就像打工人理想乡与资本收割机的隔空喊话。

大家都在同场竞技,为什么大家玩的却好像不是同一个难度?

从数据上更是扎心。

任天堂的员工平均服务年限14.4年,这在需要高强度脑力创作、更新换代堪比娱乐圈的游戏行业,简直像一本“活化石年鉴”。

员工参观美国分公司,离职率居然才5%。

说白了,就是马里奥跳了三十年,背后的开发那批人,可能还是那拨元老。

是不是有点像“任天堂养老院”?

可是别急,这养老院并不是“咸鱼摊”,反而随手就是1800万份《塞尔达》的热销佳绩。

你说巧不巧,行业巨头拼了命要扩张、花式买买买,最后养出一堆互相掐架的团队化身“办公室权谋剧”;而任天堂兜兜转转,还是老班底,产品成绩却稳到不得了。

反差来得毫不讲理,甚至略显魔幻。

当然这么幸福的公司,哪可能只靠玄学和人品?

还是得摊摊底,聊聊任天堂内部的那点道道。

不少访谈和报道都提到,刚进任天堂的新员工,像玩了一场超长版新手教程。

五六年时间基本是打杂练级,能熬出来才让你扛大旗。

说句好听的,是稳扎稳打培养匠人;说句带点八卦味的,无非就是“想一飞冲天?不行,先给我种田!”

但就是这份慢热,反而成了这个行业最稀缺的资产。

把新人磨成“老法师”,打磨出那些只有阅尽风雨才能呈现的关卡创意。

正如那句热词,“一招鲜,吃遍天”。

任天堂就是靠着自家那些超级IP,把“老树开新花”玩成了神话。

可你以为这种慢节奏会拖垮企业竞争力吗?

外界吐槽Switch2拿不出大突破,这种声音也不是没出现过。

有时候玩家甚至会说:“怎么感觉你们的主机一年不如一年创新了?都快成炖锅了还不翻新花样?”

但你不得不承认,几代同堂的团队把“玩法新意”植入骨髓,就算产品表面没那么花里胡哨,底子里还是稳——求稳和创新有时候不是鱼和熊掌,而是一锅慢火靓汤里必须下的两样料。

而转念一想,现在市场上那些像赶时髦般硬推“变革”,反倒常常翻车。

EA,盛大宣布整合工作室,结果关停一片,看起来折腾得厉害,实际没留下多少闪光的东西。

微软、索尼折腾倒是快,公司“大象转身”的豪气谈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却处处管理成本飙升,团队间还容易闹“拧巴”。

丢掉的,往往是最宝贵的经验感和默契。

回头看看老任,小步慢跑,关键员工一个没丢,最后成绩单还漂亮得让同行红了眼。

这就引出了一个脑洞问题:员工的稳定性,到底会不会限制创新?

这个话题其实每几年都会回归,业内外都爱讨论。

有观点觉得,团队一直没换人,容易脑筋僵化,反而出不来“划时代”的新意。

但任天堂的表现,有点像打脸现场。

从马里奥、塞尔达到动森,这些“大龄”项目组连年拿出新点子,几次掀起全球潮流。

说到底,创新也不是异想天开,多半靠深度积累,像老匠人盘一盘材质、打磨结构。

一群共同奋战的老伙计,心意相通,才有可能在细节上做到极致。

而这种稳定的厚积薄发,投射到产品里,用户体验站在金字塔顶层,不管是关卡设计还是角色塑造,都是独一档。

那些被频繁重组分拆搞得头晕脑胀的团队,哪有精力沉下心琢磨游戏本身?

管理上万马奔腾,表面张扬内里虚火,倒不如一屋“糟老头子”稳点好。

多说一句,这年头能扎根做十年一事的,谁不是“行业自闭症”+“倔强坚持症”晚期患者。

说是“活祖宗”,都不为过。

其实,任天堂的稳定并不代表它拒绝改革。

只不过,他们习惯做加法而不是频繁做减法。

遇到新形态、新技术,选择先慢慢试水,不急着席卷市场。

就算Switch二代设计相对保守,暗地里却一点点打磨玩家最在乎的舒适手感。

这就像有些人装修,恨不得把家里翻个底朝天;任天堂的路子却倾向“小修小补”,空间面貌没变,家具摆设却处处贴心。

正是这种细腻的关注,让它即使步伐放慢,也始终不掉队。

另外,产品卖得稳,员工也稳,有没有IP护体,那又是另一层护身符。

都说一流公司靠IP吃饭,二流靠产品,三流玩营销。

任天堂手里可不只有“王牌马里奥”,还有塞尔达、动森、宝可梦这些长盛不衰的超级IP。

新老作品互为依托,生命周期拉得比网红还长。

别人公司一年养活三款新作都费劲,任天堂带队编年史、收割粉丝就像“割韭菜”,但人家韭菜从没枯过。

有时候,真不是别人学不会,是连天赋入场资格都没有。

话说回来,是不是可以大胆总结下。

任天堂能做到今天,既有团队稳定的加持,也有慢工出细活的底气,更重要的是IP壁垒和品牌信仰作基础。

虽然没走科技快周转的脉冲模式,也不是完完全全停滞不前。

而是选择用时间的密度换取游戏体验的厚度。

你看这策略,真不是一般人能玩转的。

当然,这套模式复制难度极大。

全球市场那么多游戏公司,谁不想当下一个任天堂?

但是,没有厚积的IP作背书,没有慢热耐心去培养匠人精神,光有一纸流程、多几次团队建设是砸不出98%员工留任率的。

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这跟学不学得会火锅炒饭一样——配方差不多,味道就是天壤之别。

说到底,其实我们都该向任天堂这种“养老院”般的职场状态致敬。

不是所有人都能选择慢下来,也不是所有公司都能一边稳住班底,一边产出爆款。

这种平衡能力,比什么管理鸡汤都扎实。

就像玩游戏通关一样,打着打着慢慢悟到,原来“留住人才,打磨好作品”,才是End Game。

与其慌乱追赶浪潮,不如在潮水退去时发现,自己才是那个站得最稳的玩家。

聊到这,也许有的人会说,这不就是羡慕嫉妒恨嘛。

那也没办法,谁都希望自己身处这样的公司——稳定发展,期年有望,老同事都还在,工号不会一夜间变灰。

很难说,这不是现代打工潮水里的终极梦想。

既然如此,不妨大家来聊聊——

你觉得,职场里是该讲究稳定,还是该追求变化才有创新活力?

欢迎留言,畅所欲言,咱们评论区见!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