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与“发财”,段成刚与龙翔二人皆实现了,然而其顺序却颠倒:先是财富的积累,继而官位的提升,最终,人连同所坐之椅,一同被卷入泥沼。9月28日的傍晚,中央纪委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两条涉及双开通报的消息,两人的名字并列呈现,宛如一对命运多舛的兄弟,一位出生于重庆,另一位在南京长大,相隔千里之遥,却一同跌入了那污水横流之地。
段成刚的职业生涯如同精心打印的荣誉证书:生于63年,83年踏入职场,85年光荣入党,从江北到巴南,再到两江新区,一路高歌猛进。2018年跻身市委常委,2022年荣任市政协副主席。他人至中年方才触及的副省级高位,他却恰逢其时,连庆生时的蜡烛都未及吹灭。然而,荣誉证书的背面却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小字:结交政界骗子、举办奢华宴请、隐瞒房产信息、干预采购活动、受贿无数,以至于手都颤抖。当组织找他谈话时,他轻描淡写地回应“没有”,转身却继续签字批准项目,宛如在自家菜园浇水一般自如。通报中那句“非法收受巨额财物”,直白地说来便是:只要项目足够宏大,礼金足够丰厚,他甚至敢于将两江新区更名为“两段新区”。
龙翔的行径更是荒诞不经。身为南京人,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30年纪检老兵,从一名普通办事员一路晋升至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专司监督他人是否廉洁,然而自己却坐在了化粪池上。他对抗审查、沉迷迷信、干预司法、挪用公款、进行钱色交易,罪恶累累。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他曾亲手签署了无数份“双开”决定书,而如今,那份载有他名字的公文,字体字号竟与往日无异,仿佛早已编排好的剧本。通报中“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表述,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如同将南京多个工程的基础挖空,一旦风吹,楼板便摇摇欲坠。
三月末的同一周,两人的倒台仅相隔三日的光阴。段成刚在那一周初先行被传唤,不久后,龙翔亦步其后尘。关于他们是否属于同一脉络,官方并未透露,我们也不便臆测。可以确信的是,他们在春节过后都放松了警惕。段成刚在受到谈话邀请的那日,身着崭新的夹克,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以为只是惯例性的“谈完即归”;而龙翔更是提前,清明佳节前还在饭局上向人传授“慎独”之道,然而翌日便被直接从会场带走,桌上还留有半杯未饮尽的龙井茶。这一幕如同连续剧中的桥段,弹幕中满是“咎由自取”的评论。
先是饱餐一顿,继而踏上旅途,顺手收取些许“节日赏金”;在工程招标的前夕,他们把老板请进办公室,轻轻拉下窗帘,稍作暗示,底价便随之泄露;老板赚取巨额财富,他们则分得“小利”,数年累计,小利终成金山。段成刚掌管着两江新区,那片土地价值连城,他一声令下,便有人能轻松行事;龙翔负责执纪审查,只要有人想要“安全着陆”,他便能使之如愿。权力掌握在他们手中,宛如自家的WiFi,一旦密码分享出去,换来的便是厚厚的现金。而最不幸的莫过于纳税人,刚购置了房产,却发现地铁线路在一公里外突然变更,原因竟是某位老板拿下了土地,不得不将线路拐弯,而为此付出的费用则由财政承担,房价却依然攀升,普通民众连抱怨都需排队等候。
有人不禁疑惑,年纪已如此之高,财富如此丰厚,难道还能挥霍殆尽吗?段成刚63岁,龙翔61岁,即便退居二线,也能领取全额工资,旅游和医疗费用全由公家报销。若非贪欲作祟,恐怕唯有此一解释。官场沉浮久矣,签字的手不禁颤抖,非因恐惧,而是兴奋,犹如牌局中摸到王牌,若不收取报酬,便会手心发痒。他们并非未曾感到恐惧。段成刚在面临双规之前,办公室抽屉中被翻出护身符,而龙翔更是过分,家中供奉着菩萨,纪检干部来访时,香炉中香烟袅袅。然而,菩萨并未庇佑他们,反而让证据散发出一缕檀香的味道。
通报中提及“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一语。段成刚让其侄子在重庆成立了一家咨询公司,公司零员工编制,年收入却高达千万级别,业务范围仅限于代为“对接”新区项目。而龙翔的手段更为隐秘,他以表妹的名义在南京购置了三间商铺,其市值翻了四倍,租户正是他曾宽恕过的建筑商。两人均将亲属置于台前,而自己则在幕后暗中获利,以为组织无法察觉。然而,审计人员仅需查阅一张表格,便能将亲属的流水与他们的所得一一对应,仿佛是事先准备好的证词。
最不幸的莫过于那些老同事。段成刚提拔的那批干部,如今纷纷被召去“说明情况”,在电梯间偶遇,彼此只能默默点头,却又不便过多寒暄。龙翔昔日麾下的部下更是陷入了极度的崩溃,他们曾与他并肩作战,如今却要面对倒查,只要笔录中提及“领导指示”,便需解释是否涉及贿赂。一位纪检老将对我感慨道:“先前是查处他人,如今却是自己成了被查对象,连笔录室的空调温度都未变。”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如梦似幻的感觉,仿佛在述说一场恶梦,醒来时却发现床铺依旧,只是自己已从审讯者沦为了被审讯者。
两位官员即刻遭撤职,程序之迅速,令人咋舌:纪委常委会迅速审议、政治局常委予以批准、媒体齐声发布消息,半小时之内,消息便迅速传遍整个网络。评论区中,高票赞同的留言仅简短四个字:“还有谁?”这短短三字,深刻地道出了民众心声。他们并非仇视富有,而是痛恨“只许州官放火”的现象。段成刚与龙翔将公款视作私囊,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取款机,最终连本带利全部挥霍一空,然而,透支的是公信力,一旦流失,便难以弥补。
案件随后转交至人民检察院,经历了起诉、开庭以及最终的宣判,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关于涉案巨额财物的具体数额,通报中并未明确提及。然而,根据经验推断,恐怕已达亿级。亿的概念何其庞大,它足以修建两公里的地铁,建造三所小学,或为乡镇卫生院配备全新的CT扫描设备。然而,这些财富却仅仅被用于堆砌豪华别墅、购买茅台酒、资助子女出国留学。鉴于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他们面临的刑罚不会轻微,数额特别巨大,最低刑罚为十年,上限则没有限制。即便他们选择坦白并退回赃款,刑期也至少十年。六十岁入狱,七十岁方能出狱,退休金将化为乌有,医疗保险也将降至最低级别。真不知道他们是否还对菩萨心存信仰。
有人质疑,双开就能一了百了吗?工程烂尾、债务黑洞、被污染的土地,终究是谁来收拾残局?答案不言而喻:接任的新领导班子。两江新区紧急召开会议,彻查段成刚负责过的所有项目,能补救的尽力补救,能暂停的果断暂停;而在南京,纪委监委启动了“回头看”机制,对龙翔插手过的招投标项目进行全面复审,中标企业叫苦不迭,保证金被扣除,银行纷纷抽贷,工地上的塔吊一夜之间熄火。更令人称奇的是,两家单位竟不约而同地将“警示教育”搬到了庭审现场,组织干部集体旁听,座位不足,便分批次进行,宛如大学选课一般,只是无人敢缺席。
行文至此,或许有人会疑问,如何才能避免再出现下一个成刚、再遭遇一次龙翔式的败类?制度虽在不断地修补漏洞,诸如财产申报、巡视巡察、离任审计、随机抽查等措施层出不穷,然而即便补丁再多,也难以阻挡那些执意钻法律空子的人。有人提出,应将工资翻倍,以高薪养廉,但成刚的年薪税后已达四十万,龙翔也有三十多万,他们却依然贪污,这表明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薪酬高低,而在于“机会”。只要手中握有“一句话批地”“一支笔拨款”的权力,贪欲便会不断滋生。解决之道看似简单,实则颇具深意:将权力进行细分、将程序公之于众、让权力运作过程透明化。重庆和南京等地已推行“电子招投标”制度,所有标书均上网公示,专家通过电脑随机抽取,如同彩票摇号一般,大大减少了人为干预的空间。能否彻底根除腐败,尚不敢妄下断言,但至少要让那些企图伸手的人明白,监控摄像头正24小时紧盯着他们。
随着夜幕低垂,两江新区的高楼依旧灯火通明,新任党工委书记紧急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南京市的纪委监委办公楼亦沉浸在一片光亮之中,工作人员将龙翔案件的旧档案重新整理并编号。两座城市,一则通报,犹如同步拉响的警报,警示那些尚在位子上的官员:切勿妄图伸手,伸手必遭擒拿。在这警报声中,民众不禁心中默问:下一个被揭露的名字,又将是谁?
#新作者流量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