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鸟是如何用一场烟花,从“山系精英”沦为“山炮本炮”的?

有些品牌的骚操作,你很难判断它的市场部到底是想升职,还是想集体升天。

你看着他们的营销活动,就像在看一个没考上大学的亲戚,突然跟你大谈特谈元宇宙和量子纠缠,你明知道他在扯淡,但又不好意思当场戳穿,只能一边尴尬地点头,一边琢磨着今晚是吃酸菜鱼还是毛血旺。

最近,户外品牌里的“爱马仕”,人称“始祖鸟”的那个,就给我们上演了一出迷惑行为大赏,堪称“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最后成功把自己试进了ICU”的经典案例。

他们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搞了一场烟花秀,名字还特别中二,叫《升龙》。

听听,喜马拉雅,《升龙》。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玄幻小说主角要在这里渡劫飞升,准备硬抗九九八十一道天雷,最后一道还是紫霄神雷。

结果,龙没升上去,舆论的铁拳先砸下来了。网友们直接炸了锅,指责他们在生态脆弱的高原地区搞这种破坏性极强的行为艺术,简直就是往纯净水里倒墨汁,缺德带冒烟儿。

这事儿魔幻在哪?

魔幻在始祖鸟作为一个顶级户外品牌,它的核心用户群体,恰恰是最在乎自然、最懂环保的那波人。他们花大几千上万买一件冲锋衣,买的不仅是Gore-Tex面料和压胶工艺,更是买一种“我热爱自然,我保护自然”的身份认同。

结果你倒好,直接跑到这群人的精神圣地去放炮仗,这操作约等于在素食餐厅里开烤全羊派对,在健身房里卖炸鸡可乐,突出一个精准打击自己的核心用户。

这波操作下来,品牌形象直接从“山系精英”变成了“山炮本炮”。

我们用【半佛财经分析框架】来扒一下这件事的底层逻辑,你就会发现,这场闹剧背后,是品牌、地方、艺术家和公众之间一场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谁都不无辜。

首先,品牌方始祖鸟到底图个啥?

为了艺术?为了情怀?为了给地球过生日?

说白了,不就是为了卖更贵的冲锋衣吗?

近几年户外市场卷得跟麻花一样,各种品牌都在讲故事。有的讲科技,有的讲历史,有的讲情怀。始祖鸟作为鄙视链顶端的王者,压力其实最大。它必须不断制造新的神话,来支撑自己高昂的品牌溢价。当产品本身的技术壁垒越来越容易被追上时,营销就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所以,他们需要一个足够炸裂、足够出圈、足够有“逼格”的事件,来完成一次品牌形象的“升维打击”。在喜马拉雅山搞艺术,听起来是不是又高级又小众又充满了探索精神?这简直就是一次完美的“瞎积薄发”式营销策划,理论上能精准收割所有向往诗和远方的中产。

这就像一场商业上的豪赌,赌赢了,品牌价值再上一个台阶,赌输了,就得准备好接受市场的审判。很明显,他们这次把火山口当成了风口,跳进去才发现,下面不是气流,是岩浆。

其次,我们看地方。

日喀则相关部门一开始的回应非常值得玩味。他们说,活动备过案,手续合规,烟花是环保材料,所以不需要环评。

这套话术熟不熟悉?

是不是像极了你那P2P暴雷前一天还在群里发红包的理财经理?

这背后其实是地方发展的一种困境。对于一个相对不那么发达的地区来说,能有一个国际顶级品牌带着世界级艺术家来搞活动,这本身就是巨大的宣传资源和潜在的经济效益。这种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谁不想接住?

所以,在他们的评估体系里,程序的合规性可能远比潜在的、模糊的生态风险更重要。他们看到的是“合作”、“宣传”、“发展”,而公众看到的是“破坏”、“污染”、“短视”。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是评价体系的根本错位。他们以为这是一次双赢,结果成了双输。

再看艺术家。

对于蔡国强老师来说,这可能就是一次创作。艺术家的天职就是探索和表达,他的画布可以是天空,可以是沙漠,自然也可以是喜马拉雅。从艺术的角度,我们无法苛责太多。但问题在于,当艺术创作与巨大的商业利益和脆弱的公共环境捆绑在一起时,它就不再是纯粹的艺术了。它成了一场商业活动的行为道具,一个被精心包装的营销符号。

最后,是公众。

为什么公众的反应如此激烈?

因为在信息高度透明化的今天,大家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过去那种“我牛逼我有理”的精英式叙事,已经行不通了。你品牌再高端,挣的钱再多,也不能以破坏公共环境为代价。

始祖鸟团队声称他们制定了“预防-监测-恢复”的全链条方案,烟花粉末可降解,还用盐砖引导鼠兔离开。

这番解释,就像一份P得跟写真一样的体检报告,看似天衣无缝,但肝上的阴కి藏不住的。

“生物可降解”,在高原那种低温低氧的环境下,到底要降解几百年?用盐砖“驱离”生性胆小的鼠兔,这是在搞行为艺术还是在讲冷笑话?这种解释非但没有平息质疑,反而因为显得过于轻巧和傲慢,进一步点燃了公众的怒火。

整场事件,就像一场混乱的拳击比赛。始祖鸟以为自己找准了节奏,对着市场打出了一记漂亮的组合拳,结果没想到观众直接冲上台,指着他的鼻子骂他打假赛,裁判也迫于压力开始倒数读秒。

这背后暴露出的,是当前商业环境下一种深刻的矛盾:品牌一方面需要通过不断制造“大事件”来维持曝光和热度,走“快种快收”的流量路线;另一方面,公众的审视却越来越严格,对品牌的道德和责任要求越来越高。

这种矛盾之下,营销翻车几乎成了必然。

你看看隔壁的DR钻戒,当年靠着“男士一生仅能定制一枚”的爱情神话,收割了多少年轻人。结果后来被扒出来成本4000卖1.5万,所谓的“真爱”查询系统也是漏洞百出。当大家发现所谓的神话不过是一门精于算计的生意时,反噬来得又快又猛。财报上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就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最好证明。

始祖鸟这次的跟头,摔得比DR还狠。因为DR只是在消费人们对爱情的幻想,而始祖鸟,是在挑战人们对自然敬畏的底线。

爱情可以幻灭,但喜马拉雅只有一个。

所以,后续什么道歉、调查、追责,都只是技术层面的补救。对于始祖鸟这个品牌来说,真正的伤害已经造成。它在最核心的用户群体心中,埋下了一根刺。这根刺,可能需要比修复高山草甸更长的时间,才能被慢慢淡忘。

说到底,一篇好的财经文章,就是把复杂问题扒光了给用户看,顺便再踹两脚。

今天我们踹的这一脚,是给所有飘在天上的品牌看的:

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是创造概念,而是创造价值。任何脱离了对用户、对社会、对环境基本尊重的营销,无论包装得多么华丽,最终都只会变成一场自取其辱的烟花秀。

烟花很美,但炸完之后,除了满地狼藉,什么都不会剩下。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