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一纸罚单甩在桌上,青岛农商银行又被逮个正着。六项违规,91.2万元罚款,听着不算天文数字?可当董事长王锡峰195.8万年薪的账单同时曝光,这场面就魔幻了——相当于拿基层员工两年工资给监管交罚款,而掌舵人照旧稳坐农商行“薪酬冠军”宝座。
内控失守已成家常便饭翻开监管记录簿,这家银行简直成了罚单收集专业户。2022年吃下4410万元天价罚单,2023年再领3187万元罚单,到今年已是连续第三年挨板子。这次栽得更离谱:数据造假、账户报送违规、人民币处理不规范、反洗钱防线形同虚设。最讽刺的是,连统计资料都敢动手脚,监管通报白纸黑字写着“提供虚假或隐瞒重要事实”。合规部门怕不是集体睡大觉?
反洗钱防线更是千疮百孔。行长助理袁某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罚1.3万元,但明眼人都懂,这不过是冰山一角。当基础操作都漏洞百出,那些动辄数亿的贷款风控能靠谱吗?
薪酬倒挂演出现实魔幻剧就在基层员工人均薪酬缩水1900元时,高管团队却集体涨薪近10%,32位高管(含离任)总薪酬冲上1392万元。董事长王锡峰独揽195.8万,比资产规模三倍于己的渝农商行董事长高出374%。银行业内流传的段子成真了:“干得好不如坐得高,业绩差照样拿红包”。
更荒诞的是薪酬与业绩的倒挂。该行2024年净利润28.56亿元,仅为渝农商行的四分之一,但董事长薪酬却是人家的4.7倍。难怪网友调侃:“这买卖划算,用股东的钱给领导发家致富”。
经营雷区埋着连环炸弹表面看,青岛农商行去年营收110.33亿、净利28.56亿的双增长还算光鲜。但掀开地毯,全是藏不住的污垢:
季度亏损魔咒:连续三年上演同样戏码——前三个季度盈利,第四季度突然巨亏。2024年Q4单季就亏掉3.47亿,银行辩解“加大拨备计提”,可同期董事长薪酬反增4.3%
地产坏账火山:整体不良率压到1.79%,但房地产业不良率高达7.17%,建筑业也达4.50%。这两个行业占对公贷款超75%,简直是背着火药库赛跑
股东关联爆雷:2019年给大股东巴龙集团放贷12.63亿,如今这笔钱已成“法律白条”。法院强制执行时赫然发现,对方“名下无可供执行财产”。更扎心的是,巴龙质押的9000万股股权,3.26元/股甩卖都没人接盘
数字化转型的华丽外衣不可否认,青岛农商行在年报里大书特书的数字化转型确有动作。落地42个重点项目,搞出乡村振兴“金融+”平台、AI风控系统,甚至贵金属交易系统还拿了山东省地方法人银行的首个数字化突破。但技术再花哨,也盖不住内控的千疮百孔。好比给破船装上卫星导航,漏水船舱才是致命伤。
输血续命不如刮骨疗毒面对资本充足率警报,该行最近获批发行20亿资本工具。可市场早看透了这套把戏——三年来信用减值计提超45亿,未决诉讼本金堆到29.46亿,再多的补血也填不满管理失控的黑洞。当一家银行的高管薪酬与风险责任完全脱钩,当基层员工缩水而领导层盆满钵满,这种扭曲的治理结构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源。
青岛某财务公司老张说得直白:“咱见过银行比业绩、比服务,头回见比谁家董事长年薪高。195万在青岛能买套豪宅,可买不来真正的风控本事。”这话糙理不糙,当薪酬与责任严重错配,再光鲜的报表都像沙滩城堡。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当银行把资源都用来给高管镀金而非筑牢风控根基,储户的血汗钱真的安全吗?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