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克林顿的失误,是让中国加入世贸,否则美国不会损失惨重

1999年11月,美国和中国签了个大协议,算是给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了绿灯。这事是当时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拍板决定的,他觉得这是个绝妙的经济战略,能让美国赚得盆满钵满。

可时间一长,这决定就成了个大争议点。

有人觉得克林顿这步棋走砸了,说要是没让中国进WTO,美国也不会在经济上栽这么大跟头。制造业工作跑了,贸易逆差拉大了,中国还借机在全球经济里蹿升,弄得美国有点招架不住。

克林顿为什么要做这决定

比尔·克林顿小时候过得挺坎坷,刚出生没多久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把他拉扯大,后来改嫁,他才有了克林顿这姓。

他很争气,乔治城大学念国际事务,又拿罗德奖学金去了牛津,还在耶鲁读了法学,认识了后来的老婆希拉里。

32岁就当上阿肯色州长,算是美国最年轻的那拨州长之一。1992年,他靠着“经济优先”的口号,打败老布什,成了美国第42任总统。

克林顿当总统那会,美国刚从冷战里出来,全球就它一个超级大国。

他上台后经济搞得不错,失业率低,预算平衡了,弄出了十来年的好日子,他推行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不过,他也惹了不少争议,比如白水事件和莱温斯基丑闻,差点被弹劾下台,但最后还是挺过去了。

中国加入WTO,克林顿觉得这是个大机会。90年代,中国想挤进全球贸易圈,美国是关键玩家。

他琢磨着,中国有十亿人口的市场,美国企业进去能赚大钱,还能顺便推一把中国的经济自由化,甚至政治改革。

1999年11月15日,经过一堆谈判,美国和中国签了双边贸易协议。2000年3月,他说:中国进WTO不会立马变样,但能加速经济变化,把中国往“正确方向”带。

他还担心,要是不让中国进,欧洲和亚洲的对手会抢先占市场,美国就亏了。

2000年5月24日,美国众议院237票对197票通过了《美中关系法》,9月19日参议院83票对15票也通过了。

10月10日,克林顿签字,把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敲定,中国2001年12月11日正式进了WTO。

中国进WTO,美国“损失惨重”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跟开了挂似的。

2001年出口才2660亿美元,到2020年就飙到2.6万亿,成了全球最大的货物出口国。外资疯狂投资,产业链飞快升级,从卖衣服玩具变成造电脑、汽车零件。

2010年,中国GDP超了日本,坐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子。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拉得老大。2001年才830亿,2018年就到4200亿。从2001到2018年,美国因为贸易逆差丢了370万工作,其中280万是制造业的。

俄亥俄州、密歇根这些工业州受冲击最狠,工厂关门,工人没活干。制造业空心化成了大问题,好多工业城镇的经济直接垮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劳动力便宜,美国企业一看成本低,立马把工厂搬过去。

苹果、耐克这些大牌都在中国搞生产基地,美国本土的厂子就没戏了。

批评克林顿的人说,他当初压根没算到中国能这么猛,以为美国开个市场就能稳赚不赔,结果中国反过来把美国的市场和就业抢了一大块。

还有人觉得,克林顿想靠经济开放逼中国政治改开放的想法,太天真。

中国经济起来了,政治却没按他想的走,反而更自信了。“一带一路”这战略一推,全球影响力蹭蹭涨,跟克林顿当初设想的“融入西方规则”完全不是一回事。

克林顿在2000年的时候,还引用香港的李柱铭支持这事发言,可2020年李柱铭因为抗议《国家安全法》被抓,这不正好被用来打脸了?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进WTO也不是美国一点好处没捞。

美国消费者买东西便宜了,中国货价格低,省了不少钱。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也赚得不少,2017年苹果光中国市场就占了15%的销售额。

对华出口也涨了,从2001年的190亿到2023年1500多亿。全球供应链还整合得更紧,美国企业能用上中国的生产能力。

但这些好处跟损失比起来,很多人觉得不值。贸易逆差和就业流失的账摆在那,制造业的衰退更是实打实的痛。

2021年,美国参议员汤姆·科顿直接说,中国进WTO是“对美国经济的灾难”,觉得克林顿这政策让中国“偷走了美国的财富”。

这看法在美国政界挺有市场,大家回头看,都觉得克林顿有点低估中国了。

克林顿做这决定的时候,冷战刚完,美国一家独大,经济复苏是头等大事。他觉得通过经济接触,能把中国拉进国际规则里,顺便给自己国家捞点好处。

当时苏联没了,中国还没那么强,他可能真没料到中国能后来居上。而且90年代全球化是大势,他推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也是这思路,觉得自由贸易能让大家都富起来。

可中国情况不一样,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和低成本优势,一旦进了WTO,全球市场就成了它的舞台。美国企业跑了,工人失业,政府还得收拾烂摊子。

克林顿的想法在当时可能挺合理,但没算到中国能把这机会玩得这么大。

美中关系变样

中国进WTO后,发展速度太吓人。

2020年,外资突破1万亿,经济结构也变了,高科技产品占了大头。美国贸易逆差越拉越大,从2001年的1000亿进口涨到2023年的4000多亿。

2018年,特朗普上台就搞贸易战,对中国货加关税,想把不平衡扳回来。2020年新冠疫情一闹,美中关系更僵,互相指责没停过。

技术上也掐起来了,美国制裁华为,不让它进美国市场。

地缘政治上,中国靠“一带一路”把影响力铺到全球,美国则拉着“四方安全对话”跟中国对着干。两国关系从以前的“建设性接触”变成了战略竞争,南海、台湾这些问题上火药味越来越浓。

克林顿卸任后,创立了一个基金会,忙于全球健康、气候变化。他有没公开说后悔让中国进WTO,但2023年聊到乌克兰去核化时,透出点对过去决策复杂后果的反思。

结语

克林顿让中国进WTO这事,说白了是个双刃剑。美国企业赚了点,消费者省了点,但制造业和工人付出的代价太大。

中国抓住了机会,经济飞了,美国却没控制住局面。

有人觉得这是克林顿的失误,低估了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也有人说,当时那环境,换谁都可能这么干,全球化是大趋势,挡不住。

历史的复杂就在这。克林顿想通过经济拉中国一把,结果中国跑得太快,美国跟不上。

现在回头看,这决定既促成了全球经济的联动,也让美国吃了不少苦头。美中关系以后咋走,谁也说不准,但这事肯定还会让人争来争去。

参考资料:

1、港报说克林顿出于经济利益考虑迫切希望中美达成WTO协议 中国新闻网

2、英报说长期拖延接纳中国加入WTO将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