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蛰伏终突破:浦江浪涌,上海光刻机借壳战进入72小时倒计时!

上海微电子借壳上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历史性跨越

从2004年改制成立至今,上海微电子(SMEE)的上市之路堪称一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奋斗史。这家承载着国产光刻机突破使命的企业,曾三次冲击IPO未果,两次借壳失败,终于在2025年迎来关键转折——借壳上市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一、坎坷上市路:从IPO折戟到借壳突围

上海微电子的资本化进程充满波折:

2007年首次IPO尝试因全球金融危机被迫搁浅;

2015年与ASML合资上市计划因国际技术管制无疾而终;

2016年借壳华东科技因标的公司财务暴雷告吹。

2024年,上海微电子撤回IPO申请,主因是A股新规要求科技企业上市前三年不得出现重大人事变动。与此同时,2025年是国企改革收官年,上海国资委需加速整合旗下半导体资产,借壳成为唯一可行路径。

二、战略选择:为何借壳而非IPO?

时间效率:借壳上市流程更短,可抓住28nm光刻机量产的政策窗口期。

资本运作优势:通过现有上市公司平台,快速整合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等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打造覆盖光刻、刻蚀、薄膜沉积的全产业链巨头。

政策支持:国务院2020年出台的集成电路产业新政,对先进制程企业提供十年免税等扶持,进一步强化了上海微电子的估值逻辑。

三、壳资源锁定:谁是最终标的?

市场普遍认为,上海微电子选择的壳公司具备以下特征:

上海国资背景,实控人为上海电气集团;

市值约百亿,符合“小而美”的借壳标准;

主业已剥离,财务负责人近期变更,高管团队大换血。

上海电气旗下小透明成为最热门猜测对象。该公司2022年已被上海电气控股,并承诺“推动集团业务整合”,近期资产剥离动作频繁,符合借壳条件。

四、市场影响:6000亿估值如何重塑A股半导体格局?

025年5月,上海微电子交付首台28nm浸没式光刻机,国产化率超70%,标志着中国在高端光刻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对标ASML(市值超2.8万亿美元),上海微电子6000亿估值仍有巨大成长空间;

参考A股半导体并购案例(如友阿股份、南京化纤等),借壳后股价涨幅可能达10-60倍。

【具体壳公司可以通过左上角头像进到主页,发送作者数字666已设置了自动答复(无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