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现场火药味十足。
美国代理大使谢伊突然发难,指责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
中方代表耿爽立即反击,列举美国向沙特出售武器的具体案例,现场气氛剑拔弩张。
这已经是本周内美国第三次在联合国对中国发难。
观察人士注意到,每次俄乌谈判出现进展时,美国就会在安理会挑起新的事端。
就在前一天,土耳其刚刚促成俄乌双方交换战俘,谈判取得初步成果。
美国拿出的所谓证据,不过是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
军事专家指出,这些被指认的零件都是普通民用产品,在市场上随处可见。
相比之下,美国军火商雷神公司二季度的财报显示,对欧洲军售额暴涨270%,这个数字耐人寻味。
乌克兰战场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俄罗斯每天向基辅发射300多架自杀式无人机,乌军防线承受着巨大压力。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期频繁出访,从敖德萨被炸毁的粮仓到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四处寻求军事援助。
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本国军工体系已经基本瘫痪。
敖德萨机械厂去年遭遇三次轰炸,哈尔科夫的坦克生产线早已停产。
前线士兵使用的弹药,超过六成依赖进口。
这种情况下,美国却把矛头指向中国的民用贸易,实在难以服人。
中俄贸易数据显示,今年双边贸易额中工程机械和电子产品占比超过60%,这些都是战后重建急需的物资。
而美国一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一边指责他国贸易往来,这种双重标准引发不少质疑。
德国媒体此前曝光的录音显示,有北约军官明确表示"不能让战争太快结束"。如今看来,某些国家确实在刻意延长冲突。战场上的僵局已经持续数月,俄军为夺取巴赫穆特付出惨重代价,乌军也在第聂伯河沿线苦苦支撑。
耿爽在安理会的回应直指问题核心。从南海到乌克兰,美国近期的一系列指控都缺乏确凿证据。相比之下,中国始终坚持劝和促谈的立场,保持着与各方的沟通渠道。历史终将证明,谁在真心推动和平,谁在暗中火上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