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70城房价跌声一片时,上海新房价格却以5.9%的同比涨幅一骑绝尘,而北京、广州、深圳跌幅最深达6.2%——这究竟是市场理性的回归,还是资本操控下的又一次“割裂”?“一线城市房价分化到极致,刚需族该抄底还是逃离?”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8月数据,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呈现显著分化特征。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9%,但降幅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上海以5.9%的同比涨幅领跑,而北京、广州、深圳则分别下降3.5%、4.3%和1.7%。二手房市场更为严峻。
进入9月,市场延续调整态势。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再降0.5%,二手房环比降1.0%,但部分城市出现结构性回暖迹象。上海外环外区域因限购松绑,部分改善型项目成交价逆势上涨3-5%,而北京五环外刚需盘普遍降价5-8%以加速去化。
二、典型城市深度案例:涨跌背后的市场逻辑
1. 上海:核心区豪宅与远郊冰火两重天
领涨案例:黄浦区翠湖天地五期8月成交均价达28.6万元/㎡,环比上涨3.51%,主要因稀缺地段叠加产品升级(引入智能家居系统)。浦东前滩板块的东方惠礼项目因学区预期,9月开盘价较周边二手房溢价15%。
暴跌案例:奉贤区金海壹品8月均价环比骤降7.42%至3.2万元/㎡,开发商为回笼资金推出"首付分期+送车位"促销;金山新城某项目更出现8.63%的月度跌幅,部分房源单价跌破2.5万元。
2. 北京:政策松绑下的区域分化
朝阳区壹品园二手房9月成交价环比降2.93%,业主挂牌价从790万降至767万仍难成交,反映改善需求疲软。而亦庄板块因产业规划利好,招商玺项目维持8.3万元/㎡高价,去化率超60%。
西城区学区房价格坚挺,如金融街宏庙小学对口房源均价仍达15.4万元/㎡,但成交周期延长至120天以上。
3. 广州:库存高压下的"以价换量"
珠江新城豪宅(如侨鑫汇悦台)价格稳定在10万元/㎡,但增城、花都等郊区盘普遍降价10-15%。某央企项目推出"买三房送宝马"促销,实际变相降价18%。
二手房市场出现极端案例:白云区某次新盘89㎡户型从2023年高峰期的420万跌至9月的280万,跌幅达33.3%,引发前期业主集体维权。
4. 深圳:豪宅抗跌与刚需盘踩踏
南山深圳湾悦府8月成交价15.3万元/㎡,较去年同期降10.5%,但仍是全国单价最高项目之一。龙华区书香门第天一阁则出现22.4%的月度暴跌,89㎡户型从580万跌至450万。
政策刺激下,9月前两周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21.8%,但挂牌量同步增加15%,买方议价空间扩大至8%。
三、政策调控与市场反应
8月以来,中央密集出台"止跌回稳"政策,北京、上海等城市实施差异化调控:
北京:五环外取消限购,非京籍社保要求从5年降至2年,带动亦庄、昌平等区域看房量增加40%。
上海:外环外不限购+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15%,松江新城某项目9月首周去化率达75%。
广州:推行"房票安置",黄埔区某旧改项目释放3000张房票,直接拉动区域成交量。
但政策效果呈现"K型分化":核心区优质资产价格企稳,远郊项目仍面临去化压力。如深圳龙华某项目即便降价22.4%,去化周期仍长达18个月。
产品力决胜:上海、杭州等城市"第四代住宅"(如带空中花园的改善型产品)去化速度比传统项目快2-3倍。
政策窗口期:9月多地推出购房补贴(如绍兴最高补10万),但需警惕部分城市"政策一日游"风险。
流动性陷阱:广州二手房挂牌量突破20万套,平均成交周期达237天,非核心资产可能继续阴跌。
你认为上海房价暴涨会加剧全国楼市分化吗?
#民生聚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