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并没失德,秦国却把周朝给灭了,算不算犯上作乱大逆不道?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最长命的王朝——周朝,最后是怎么被灭的吗?不是大兵压境,也不是民众暴乱,而是两手一摊、债台高筑,被赶出家门,最后连讨债的人都堵在宫门外。这听起来像是哪个倒霉老板的结局,但它却是一个“天子”的真实末路。问题来了:秦国灭掉周朝,算是大逆不道吗?还是说,历史的车轮早把这个形同虚设的王朝碾压成灰?今天,咱们就像拆快递一样,拆一拆这出历史大戏的真相,到底谁才是“正义”的一方?

一说秦灭周,不同的声音立马炸锅。有人说,秦国不讲仁义,狗仗人势,大逆不道,是历史上的“反派”;也有人认为,周天子早就烂泥扶不上墙,自作自受,被谁灭都不冤。有意思吧,这就像两拨球迷,一个死挺老牌球队的脸面,另一个一心盼望新势力的崛起。争到脸红脖子粗,谁嘴皮子溜,谁就占理儿?

不过别急,这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咱们历史上常说“师出有名”,换朝换代都得讲究个说法,比如说商纣王残暴不仁楚国人都巴不得推翻他;可是周家的最后一个天子——周赧王,却压根不是什么恶人,甚至算是个好好先生。这不禁让人想问,秦国的那一剑,到底砍的是个啥?是“傀儡天子”最后的体面,还是历史变革的必然?先卖个关子,后面有大瓜等着。

咱们来讲讲当时的时代背景。到了周赧王在位的时候,周朝早就只剩个招牌,外面风光,内里早就空了。国家地盘缩水成俩小块,人口凑合够三万人。这哪像是周朝?顶多就是“东周公国”这么个小地方。周赧王本人其实没啥大恶,就是赶上了倒霉时候,但事儿还是不少。

有一年,西边的秦国又来了。秦武王喜欢逞武力,要举起象征帝王权威的周鼎。周赧王当然不同意,怎么能让人家抢自己的“传家宝”呢?但秦的使者一通操作,居然直接把周赧王从皇宫里轰了出来——好比你在自家门口被大哥一脚踢出去,还让不让人活了?

胆大包天这还不算,秦武王后来还赛鼎比赛时一命呜呼,满朝皆惊。周赧王这才想反击,拉上其他诸侯拼命抗秦,结果各家统统口头支持,真打仗的时候全成甩手掌柜。四处求人,没人搭理,战斗一败涂地,周赧王不光丢了兵还欠下天价外债。你们见过皇帝欠钱到什么地步?讨债的都堵在王宫门口,他只能爬高台上避风头。老百姓怎么想?自然是对这位“窝囊天子”彻底绝望了:“当皇帝混成这样,还是改朝换代算了。”

乍一看,好像风头过去了。周家都快灭了,秦国拿下所有土地,把周赧王逼得献上最后一点家底,三十六个城市和三万人口,全送给了秦。据史书记载,周赧王也就这样郁郁而终,没见过什么天降大祸,也没有群臣跳出来喊“保家卫国”。剩下的,只是西周公、东周公这“两块招牌”,挂了一会,被秦国一锅端了,连“老祖宗”的门牌都给摘了。

到了这个份上,明眼人都看出来,周朝彻底凉了。不再有流血冲突,也没人高举“有德者居之”的大旗。天下老百姓甚至都不在意这个“天子”还活着没,反而想着新朝新气象,是不是能少遭点罪。只有少数反对的声音说:秦国这样做,终归是“灭天子”,名声很难听。道义上,不讲仁义,后世谁还信服?

可别忘了,反对声音背后,是一套早就失效的“礼乐伦理”。周朝曾经靠这东西稳坐天下,如今这些老规矩也没人真信了。在这种假性平静下,社会表面安详,暗地里却处处埋着炸雷。人们对“天子”这一称号,还剩多少信仰?其实早就成了一纸空文。

就在大家以为一切都尘埃落定、周朝退场的时候,历史却给了一个翻天大瓜:那真正推动周朝灭亡的,不是秦国这一刀,而是周朝自己亲手给自己挖坑。为什么这么说?周家有两桩“自毁长城”的大动作。

第一件事,就是承认“晋分三家”。原本一个晋国好歹算个大家族,后来韩、赵、魏三家各自坐大,把晋国一刀三段,周天子居然顺势承认了。他本想借承认讨好手下,结果直接让春秋变成战国,诸侯各自为政,中央再没管得住谁。

别看只是一个承认,实则跟今天公司老板公开认可下属三家分裂差不多,直接宣布自己“失控”,全场哄哒。当时的传统战争规矩、道德准则一夜间全废,以后连“君子协定”都没人再提,赢了就行,手段越狠越吃香。这为后来的白起坑杀赵军、田氏乱政埋下伏笔,天下一步步滑向腥风血雨。

第二件事更绝,齐国本是姜姓吕氏打天下,田氏趁机上位,还把老皇帝赶得流离失所。周天子硬生生承认了田氏,彻底断了齐国正统。老百姓看在眼里,哪还有啥“王命天降”信仰?这两步棋把周朝的正统和权威挖穿了,是自家拆自家台,最后秦国只是顺水推舟完成收尾。

眼看旧王朝彻底散场,新世界却也没有太平。不少人指望,秦国来接盘,能让百姓过几天安生日子。可历史总爱开玩笑。秦国也没打算兜底,西周公国、东周公国刚刚挂了没两年,就被吕不韦一举灭绝了。百姓们分崩离析,各奔东西,昔日大周的“万邦来朝”,如今成了四散逃难。

接下来,道路越修越乱,天下早就没有“大家长”说几句公道话。秦国人自信满满,早早提出“以法治国”,结果各地战乱越演越烈,分歧越来越大,谁也不服谁,动不动就是刀兵大战。很多历史学家说,表面看大国统一,实则根基不稳——秦靠武力压服,但人心并不服气。周朝失了仁义正统,秦朝也未必能得人心。

而且,后续的历史更讽刺,秦始皇称帝刚几十年,天下就再度大乱。反对声音一个接一个冒出来,说秦灭周种下恶因,自己也没好下场。各地反抗的烽火,越烧越旺,分歧已经越过河、过山,成了中国历史“成王败寇”的常态。归根结底,这场大戏没赢家,每个人都成了棋盘上的小卒,只能随波逐流。

说到这里,忍不住要说句大白话:有人说秦国是大逆不道,可周朝自己作的死,谁来都救不了。别再给周赧王洗白了,要不是他把自己逼上绝路,能有秦国最后那一剑?他支持分三家,承认田氏乱政,哪一样不是往自己脸上招呼?要真是讲道义,周家自己当初也别手软:分封制一烂,礼乐一崩,什么“天子正统”直接变成笑话。

装着和稀泥,说什么“百姓同情”,其实百姓可精明着呢,谁能让大家活得安生,饭有着落,衣有得穿,就跟谁混。什么天子、什么血统,吃不饱肚子全是空头支票。再说了,周赧王能躲债台高筑,能懒得下台解决问题,那点“脸皮”换在今天,和“甩锅总裁”有区别吗?别一出事光会哭诉自己是“无辜者”,还真当历史是慈善家,看在眼泪份上多让你几年?

所谓“正当理由”,其实有时候就是顺应大势。周朝的“正统”早就脱节,真心说,秦国要不灭他,历史自己都会把这块招牌扔掉。难不成让一个光会逃债的“老板”继续拖着大家下水?说不定,灭了还有机会换个活法,不然百姓永远指望不上。

说到底,秦灭周到底是不是“正义”?难道只要把“正统”这帽子扣在谁头上,就该永远由他当皇帝吗?要是周朝这么烂还能“苟延残喘”,是不是说咱们以后只要不作恶就能一直混?各位觉得,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的残酷,还是守规守矩就能永世安稳?你站哪一队?反正按老规矩,欢迎留言,吵起来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