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王牌特务潜伏威海,呼风唤雨,最后竟被一块电池搞垮了!

国民党王牌特务潜伏威海,呼风唤雨,最后竟被一块电池搞垮了!

给一个秘密电台起名叫“嫦娥”,也不知道是哪位高人的手笔,听着就透着一股子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可这台“嫦娥”,没待在清冷的广寒宫,反倒是蜷缩在威海西涝台村一户农家黑漆漆的地窖里,整天闻着的都是泥土和咸菜的味儿。

一九四七年的威海,海风里都卷着一股子火药星子。这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地理位置卡得那叫一个绝。往北能瞅着旅顺、大连,往南能接着青岛、烟台,简直就是国共两党情报战的一个热闹集市。国民党保密局那帮人精,眼睛毒得很,早就把这儿当成了心尖上的肉,非得插个钉子进来不可。

说干就干。四六年底,青岛裕长栈旅馆里,几颗脑袋凑在昏黄的灯光下,嘀嘀咕咕半天,一个专门针对威海的特务小组就算拉起来了。

领头的是个叫宋嘉椿的日照汉子,三十来岁,脸上带着一股子兵油子气。他手底下的人,清一色的本地土著,黄麟、苗华伦、张汉,个个都是能在威海街头巷尾聊上天的角色。保密局这步棋下得不赖,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外地人想在威海这种人情社会里扎根,门儿都没有。

他们这伙人,自有一套接头的黑话,神神秘秘的。比方说问一句“钟准不准”,回话是差一刻还是差十分,里面的信息量就大了去了。外人听着像拉家常,可懂行的心里一盘算,任务就交接完了。这种土办法,有时候比什么高科技都管用。

一开始,宋嘉椿他们想从海上摸进来,结果倒了血霉,碰上了威海湾百年不遇的大风雪,船差点没给掀了,只能灰溜溜地退回青岛。

在青岛憋了几个月,又是仿刻公章,又是伪造路条,把准备工作做得那叫一个细。上头催得紧,搞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等到四七年开春,才算瞅准了机会,分坐两条船,趁着夜色在西涝台村偷偷上了岸。

这地方是组员苗华伦的老家,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网,天然就是一张保护伞。他们行事也确实小心,电台往地窖里一塞,天线伪装成院子里晾衣服的铁丝,简直是把最机密的东西,藏在了最不起眼的地方。

特务小组的头炮,是黄麟打响的。他半夜三更敲开了布谷夼村村长蒋健的家门。这位蒋村长,算是当地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物。黄麟也没跟他废话,委任状、一沓崭新的钞票、一把乌黑的手枪,往桌上一拍,意思再明白不过。

人都是现实的,就这么着,村里的谷某、戚某,还有几个游手好闲的,一个个都成了保密局的外围情报员。这事儿,谈不上谁对谁错,在那个乱世里,很多人就是被日子推着走。

电台一开动,情报就像开了闸的洪水,哗哗地往青岛流。每天固定发报两次,风雨无阻。青岛站那边都乐开了花,说现在吃早饭,聊的都是威海的新鲜事。可就在他们自以为干得天衣无缝的时候,一个要命的问题出现了——电台的电池快没电了。

你没听错,就是电池。这帮成天刀口舔血的特务,机关算尽,最后竟然被一个小小的电池给卡住了脖子,这事儿说出去都让人笑掉大牙。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内力深厚,结果出门忘了带剑。

这下可急坏了青岛站。他们赶紧派人带着新电池来救急,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补给路线早被威海公安局给盯上了。当时共产党搞的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每一个打鱼的渔民,每一个种地的老乡,都可能是一双警惕的眼睛。

派来送电池的补给船,在海上跟民兵干了好几仗,折了三条人命,四个人被抓,最后虽然把燃料送到了,可整个特务组的行踪也彻底暴露了。

威海是待不下去了。宋嘉椿当机立断,把电台托付给蒋健保管,自己带着剩下的人,连夜从海上撤退。路上还顺手劫了一条北朝鲜的汽船,就这么狼狈地逃回了青岛。

他们人是走了,可留下的线索却越来越多。村里的民兵夜里巡逻,发现地里头莫名其妙多了个稻草人,再一瞅,又没了,地上一串脚印。这些蛛丝马迹,就像撒下的鱼饵,一点点把潜伏的鱼给引出来。

留下来的张汉,外号“张矮子”,是个老油条。公安局几次三番地围捕,都被他给溜了。有一次,他干脆就趴在自家门口的地瓜垄沟里,眼睁睁看着公安人员从他身边走过去,大气都不敢喘。

苗华伦更绝,他为了洗脱嫌疑,主动向解放区政府“献地”,表现得比谁都积极,一度还被当成了土改的模范。可他骗得过干部,骗不过朝夕相处的街坊邻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迟早会发芽。

就在这种你来我往的拉锯战里,时间来到了九月份。在青岛休整了快两个月的宋嘉椿一伙,憋着一股劲儿,决定杀个回马枪。他们哪里知道,威海这边早就张开了一张天罗地网,就等他们来自投罗网了。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内部。一个叫李建的特务被捕后,没扛住审讯,竹筒倒豆子一般,把所有事情都给交代了。苗华伦家那个藏着“嫦娥”的地窖,瞬间成了风暴的中心。

九月十二日深夜,宋嘉椿带着五个手下,借着夜色摸进了苗华伦家的院子。谁知忙中出错,一个特务一脚踩碎了墙角下的一个破瓦缸。

“咔嚓”一声,在寂静的深夜里,这声音比打雷还响。

埋伏在院子外面的公安战士一跃而起,枪声瞬间划破了夜空。这是一场没有对话、没有对峙的遭遇战,上来就是真刀真枪的火并。

特务们瞬间作鸟兽散。宋嘉嘉椿带着两个人,也顾不上身上的枪伤,夺路而逃。黄麟和另一个叫戚明的,则拼命朝着布谷夼村的方向跑,想去找蒋健,躲进山里。

戚明受了伤,行动不便,两次托人下山买药,结果暴露了行踪。黄麟在绝望之中,用最后的力气,向青岛发出了那封著名的绝命电报:“看破世局惊破胆,猜透人情凉透心。”

这十六个字,字字泣血,充满了末路英雄的悲凉。不管他之前做过什么,在那一刻,他的绝望是真的。

剩下的日子,就是一场猫鼠游戏。黄麟和戚明骗了一个渔民,想从海上逃走。可那渔民也不是傻子,船一离岸,立马就去报了信。

海上的追捕,更是惊心动魄。民兵的船追上来后,特务们还在负隅顽抗。一阵乱枪过后,帆船的篷绳被打断,船失去了控制。戚明被一枪击中,掉进了冰冷的海水里。黄麟见状,也纵身跳海,可他终究没能游过命运的安排。

后来,他们的尸体被捞了上来,身上的刺青和特制的鞋底,成了确认身份的铁证。公安顺藤摸瓜,抄了蒋健的家,地窖里的那台“嫦娥”电台,连同密码本、呼号表,被一锅端。

这个曾经让威海公安头疼不已的特务小组,就这么烟消云散了。

说到底,这帮特务不是不专业。他们受过当时最顶尖的训练,懂得伪装,懂得利用人心。国民党保密局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军统。一九四六年戴笠死后,军统改组为保密局,由毛人凤接手,内部正是动荡和调整的时期,对下面任务的督促也更为严苛。他们使用的电台,很可能是当时美军援助的AN/GRC-9之类的先进货色,性能相当不错。可他们千算万算,算漏了两样东西。

一样是那块小小的电池,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技术细节。另一样,也是最致命的,是他们算漏了人心。他们以为用金钱和委任状就能收买一切,却低估了普通老百姓的力量。在那个“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任何孤立的船只,最终都难逃倾覆的命运。

所以你看,历史有时候真的挺有意思。一场精心策划的潜伏大戏,最后不是亡于对手的强大,而是毁于一块电池和一声瓦缸的脆响。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于无声处听惊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