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先了解南非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国商人在当地的真实状况,让我进行详细的调研。我的一个做外贸的朋友老张,三年前带着一百万人民币去南非约翰内斯堡"淘金"。
最初他朋友圈晒的都是"黄金之城"的蓝天白云、便宜的大house、还有中国商城里热闹的生意场面……看起来就是"非洲掘金成功人士"的标准模板。
结果一年半后,他变了。
不仅朋友圈停更了,连微信都很少回。前几个月回国时,我们见了面,他跟我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
"在南非黑人眼里,中国商人就是'行走的ATM机',但这个ATM机,还特别好欺负。"
01. 表面的"热情",实际上是"商业算计"
老张刚到约翰内斯堡时,觉得当地黑人特别热情。
在中国商城里,黑人顾客看到中国老板,总是笑着打招呼,用蹩脚的中文说"你好"、"谢谢",还会夸赞"中国货便宜"、"中国人聪明"。
但时间久了,他才发现这种"热情"背后的真相:
在"中国商城"里除了占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还有很多来自非洲其他国家的个体户,最多的是津巴布韦人和马拉维人,然后是莫桑比克人,而南非人的比例非常低。
当地黑人对中国商人的认知很简单:"你们有钱,我们需要便宜货,这就是最好的关系。"
他们会在你面前夸赞中国产品,但转身就会跟朋友说:"中国人的东西质量一般,但便宜,用个把月就坏,不过没关系,反正也不贵。"
02. 在他们眼中,中国商人="容易下手的肥羊"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南非各地绑架、抢劫等恶性暴力犯罪持续攀升,一段时期以来涉中国公民被绑架案也有所增加。
老张跟我讲了一个细节:
当地黑人普遍认为中国人有三个"特点":
- 身上总是带现金(因为不太会用当地银行卡)
- 不会反抗(相对温和,不像白人那样强硬)
- 报警也没用(语言不通,警察效率低)
据统计,南非每年平均有近1100万人遭遇武装抢劫、谋杀、强奸或绑架等刑事犯罪,约占南非人口总数的1/4。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商人就成了"最理想的目标"。
老张说,他在中国商城认识的华人老板,几乎每个人都有被抢劫的经历。轻则损失几千兰特现金,重则整个店铺被洗劫一空。
03. "中国制造"=廉价替代品的代名词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南非华人还不太多,中国商品非常紧俏,"就是摆地摊都赚钱,利润率能有100%。"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当地黑人对中国商品的认知非常直接:"便宜、能用、但质量一般"。
老张在商城里卖过服装、电子产品、日用品,发现当地人购买逻辑很简单:
- 有钱的买欧美货或者南非本地品牌
- 没钱的才买中国货
- 买中国货就是为了"凑合用"
随之而来的是日趋激烈的竞争、不断被挤压的利润以及不停飞涨的店租。
一件T恤,成本30兰特,只能卖50兰特,按现在汇率(1南非兰特 = 0.38448人民币)计算,利润只有不到8块钱人民币。
04. "种族偏见"下的微妙距离感
南非的种族问题比外界想象的更复杂。
在种族隔离末期的1987年,黑人平均收入只有白人的8.5%;在新南非初年的1995年为13.5%,到2000年提高到15.9%。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黑人对中国人的态度非常微妙:
既不像对白人那样仇视,也不像对同族那样亲近。
老张说,当地黑人觉得中国人是"介于黑白之间的存在":
- 比白人好接触(没有历史仇恨)
- 比黑人有钱(能开店做生意)
- 但又不像白人那样"高不可攀"
这种定位让中国商人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既得不到真正的尊重,也得不到真正的保护。
05. 经济地位="临时合作伙伴",而非"长期朋友"
近几年,不少中国商人开始抱怨,不仅从中国大陆来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懂得从中国直接进货的南非人也不断增加,导致轻纺、鞋类、家电类商品的竞争日益激烈,利润不断走低。
当地黑人对中国商人的态度可以总结为八个字:"利用价值大于情感价值"。
他们需要中国商人提供便宜商品,但绝不会把中国人当成"自己人"。
老张跟我举了个例子:
他店里有个黑人员工,平时关系不错,但有一次老张被抢劫后,这个员工第一反应不是关心,而是问:"老板,我这个月工资还能按时发吗?"
06. 汇率暴跌后的"财富幻觉"破灭
近10年里,南非兰特对人民币大幅贬值,汇率近乎腰斩。"利润都被汇率吃掉了。"
这个变化直接影响了当地人对中国商人的认知。
以前1兰特能换0.7元人民币的时候,当地人觉得中国商人"很有钱"。
现在1兰特只能换0.38元人民币,他们发现中国商人其实也就是"普通打工仔"。
老张说,现在当地人看中国商人的眼神都变了,从原来的"羡慕+敬畏"变成了"同情+轻视"。
"你们中国人也没多少钱嘛,店租那么贵,赚得还没我们当地工人多。"
07. "文化隔阂"造成的误解与偏见
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
大部分中国商人的英语水平有限,而当地黑人的英语虽然是官方语言,但口音很重,沟通经常出现误解。
更要命的是文化差异:
中国商人习惯讨价还价,当地黑人觉得这是"瞧不起人";
中国商人喜欢存现金,当地人觉得"不信任银行系统";
中国商人相对内向,当地人认为"傲慢、不友好"。
老张说,这些误解积累起来,就形成了当地人对中国商人的刻板印象:
"精明但小气、有钱但抠门、聪明但不好相处。"
08. 现实很骨感:南非对中国商人并不友好
在此之后,他再也没有能力从国内进货,只能做南非当地母婴品牌的分销,通过比大商场更低的价格来吸引客人。如今,他欠国内亲友的钱还没有还清,而他当初卖掉的在南京的房子已经从15万元涨到90万元。
老张最后跟我说了实话:
"在当地黑人眼里,我们就是一群背井离乡、为了赚钱而来的外国人,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就是'生意伙伴'。"
当地人对中国商人的真实态度可以概括为:
- 需要的时候很热情(要买便宜货)
- 不需要的时候很冷漠(出事了不会帮忙)
- 有机会的时候很现实(该坑就坑,该抢就抢)
写在最后的话:
如果你也想去南非做生意,一定要记住:
当地人对你的"友好",90%都是因为你有他们需要的商品,而不是因为喜欢你这个人。
那种"非洲人民热情好客"的印象,更多存在于旅游宣传片里。
真实的南非,是一个让你既赚不到大钱、也交不到真朋友的地方。
旅游Tips:
- 去南非旅游尽量选择开普敦,避开约翰内斯堡
- 不要单独外出,尤其是晚上
- 不要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
- 购买充足的旅游保险
- 提前了解当地报警电话和中国领事馆联系方式
老张现在回国了,重新开始。他说,在国外赚的那点钱,还不如在家踏踏实实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