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城市日常,谁的夏天更容易熬过去

天太热了,早上我一出小区门口,就瞧见保洁大姐用袖子擦脸上的汗珠,手背上那一截被晒得更黑了。前几天傍晚,我进商场纳凉,看到好几个外卖小哥把电动车挤在自开门口一块阴凉地儿,骑手们边喝矿泉水边盯着手机,聊的全是“电瓶能撑到几点”。谁家小日子过得舒坦,这天里一比就知道。

新楼盘那头,物业上门挨户送冰垫,甚至有人给自家小狗都安小电扇。可我们这儿,楼道里只闻得见楼下小孩扇子拍蚊的啪嗒声。楼顶的张奶奶,晚饭后不敢开空调,总说“电表转得比风扇快”,睡之前把窗户拉链拎得死紧,一分钱都不想多花。

外卖平台最近发了几张带清凉味的贴纸,说是降温“福利”,快递员老李边贴边滴汗,“贴着这玩意顶多心里安慰,真要防晒我还得戴面巾。”他出门随身背着两罐盐汽水,喝完灌凉白开充数。高温补助到账,他算了算,刚好够两瓶驱蚊液和一副袖套。

不少工地和工厂午间偷偷放人去楼道乘凉,鼻音低低传来电扇吱呀转的声音。我表姐是服装厂缝纫工,她们组合钱买了落地电扇,电费也AA,每月多摊二十块伙食。小厕所的木门外常常排长龙,那是为了沾风扇吹出来的“冷气”。

短视频里总有人在海边晒躺椅跟椰汁,说什么“会享受才叫生活”。可楼下王姐收银台边冷饮都舍不得多喝一口,怕频繁跑厕所耽误生意。她儿子骑着电动车送快递,后座捆满塑料袋冰块降温,每天回家还得解释“为什么看着像送生鲜冻品的”。

南边有地方黑灯断电,厂子三点才响机器。有的建筑工地晒得地皮发烫,老板催工期的话扎心“谁敢拖进度,奖金就泡汤。”前阵一位工友热得倒地,送去医院医生来说脱水严重,住院账单一把厚,结账只能自己咬牙。

空调对于很多人来说像是遥不可及的东西。房东趁热天涨价,租客为了台旧空调宁愿把床和沙发冲着排气口挤一块。街角小店新卖了种“液氮冰巾”,被说得神乎其神,一摸还不如自来水水龙头底下冲出来的凉。

网络主播抱着火锅坐雪堆,评论区里骂声一片。有小白领吐槽“人家一晚直播费,够咱搬三天砖”。但真到底下生活,上班族也不和谁比,有人用旧凉席搭遮阳棚,拍段“穷人自制凉房”的短视频,底下点赞还挺多。

高温津贴这几天刚发下来,凑合也就买条蚊香。工厂有的直接发清凉油一盒,就算完成任务。社区免费茶摊子摆出来了,水壶早都瘪了,没人滴水问津。

其实谁都不容易。富人可以买凉意,普通人省着一度电过一天。那天商店门口俩老头谈天,说年轻时候哪用空调,手摇蒲扇就能过夏天,现在扇子比风扇都贵。荒诞又真实,就发生在眼前。

气象台的消息还在继续报热浪。我家楼下的孩子高考后打算暑假找份临时工,被问有什么想干的,他说“最好有空调,其它啥都行。”日子许多时候没得选,怎么凉快怎么挤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