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布拉格,捷克议会选举投票结束。
街头安静,民调却热闹。
过去一年,巴比什领导的ANO党稳定在约30%。
益普索9月底给出的最新数字是32.6%。
菲亚拉的执政联盟“团结”(Spolu)约21%。
这第一条就说明,换人执政的呼声在变高。
然后看不满的源头。
三分之二的民众对现政府工作不满意。
大家觉得账算不过来,方向也不对。
租金、房价高,能源价顶着不下。
食品更贵,福利收紧,退休年龄往上调。
这些事天天碰,怨气就一天比一天重。
接着是经济。
2023年捷克GDP几乎没动。
2024年也只有1%的增速。
企业不敢投,人不敢花,气不顺。
在这种时候,谁敢说能让日子快好起来,谁就有戏。
这也是ANO稳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焦点是乌克兰。
捷克境内乌克兰难民约35万到37万。
预算里有不小一块用于安置和援助基辅。
超过65%的受访者不认同现政府的对乌政策。
大家说累了,说钱不够了。
“援助疲劳”这个词,不是媒体编的,是街头能听到的声音。
因为这个,巴比什的口号打中要害。
他说“先解决捷克的问题,不是乌克兰的问题”。
同时他讲清楚,不会让捷克退出欧盟或北约。
只是要把参与项目的控制权握紧些。
在欧盟里下棋,也要先看自家饭桌。
这话很多人愿意听。
再说他的履历。
他当总理那几年,确实把增长拉上去过。
他常说要效率,要结果。
老百姓记账本,不记报告。
过去的成绩,给他加了分。
这也是他个人形象的底气。
具体承诺也很直接。
冻结能源价格,降低增值税和其他税。
涨工资,涨养老金。
把退休年龄从67岁调回65岁。
反对欧盟绿色协议和泛欧移民协议。
这些都是真刀真枪地对着家庭账单。
对乌的态度更明确。
他要叫停“给乌克兰一百万枚炮弹”的计划。
同时不会按北约的新目标去加国防开支。
意思是钱先留在国内。
这会和布鲁塞尔、华盛顿掰手腕。
但他也强调不会退群。
其他党也在排队。
右翼的“自由与直接民主党”(SPD)有10%到13%。
海盗党和“市长与独立人士”(STAN)各在9%到11%。
左翼“够了”(Stačilo)联盟和“汽民党”(Motoristé)在7%到8%。
这些数字决定了拼凑政府的可能性。
从民调ANO拿头筹机会大。
潜在组合可能是ANO加SPD,再拉上汽民党。
这样能凑到多数,能推政策。
但要看谈判桌上谁让步多。
也要看投票后有没有意外的漂移。
捷克的组阁,向来不快。
值得注意的是宣传方向的差别。
菲亚拉把“俄罗斯威胁”放在C位。
安全牌打得密。
巴比什几乎不提这个。
他更愿意谈房租、电价、税单。
这也是两种路子:一边讲外部风险,一边讲厨房里的账。
还有一个外部连线。
巴比什说要和匈牙利、斯洛伐克多配合。
优先捍卫本国利益。
淡化对乌的关注。
这可能把欧洲内部的对乌“齐心”打散一点。
区域里会多几声不同的意见。
结果就是,选后欧洲可能多一位“先顾家”的总理。
对乌军援节奏可能慢下来。
欧盟绿色和移民议题上,捷克会更强硬。
但不会脱欧、也不会退北约。
是留在桌边,改变玩法。
这对邻居们,也是一种新压力。
最后给一个现场。
布尔诺一所小学的投票站里,志愿者把纸质选票一摞摞码好。
一位老先生戴着眼镜,慢慢数票,再把封条贴严。
门外秋风凉,人们裹紧外套,低声说着房租和工资。
等计票结果出来,ANO会拿到足够的票去组多数吗?
还是说,谈判桌上的你来我往,会把盘面改成另一种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