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探测仪:生态保护的“水下哨兵”

在生态敏感水域,鸣乔【MQ-YL】水深探测仪化身“水下哨兵”,守护着水生生物的家园。 在长江珍稀鱼类保护区,探测仪帮助科研人员绘制“产卵场水深地图”——中华鲟产卵需要水深8-12米、流速2-3米/秒的环境,通过探测发现某江段符合条件,于是设立禁航区,确保中华鲟繁殖期不受干扰。

数据显示,该区域中华鲟幼鱼监测数量比保护前增长40%。在珊瑚礁保护中,探测仪用于监测珊瑚礁区水深变化——某海域因泥沙淤积导致水深减少1.5米,珊瑚因光照不足大面积死亡,探测仪及时预警后,启动清淤工程,3年后珊瑚覆盖率恢复至35%。

对于城市内河治理,水深探测仪是评估成效的“标尺”。某黑臭水体整治项目中,治理前探测发现河道平均水深仅0.5米(淤积严重),清淤后水深恢复至1.8米,配合生态补水,水体自净能力提升3倍,水质从劣Ⅴ类改善至Ⅲ类。从保护珍稀物种到治理黑臭水体,水深探测仪用数据丈量着水下生态的变迁,让每一寸水域都得到应有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