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霖晚年回忆:父亲林彪与后妈叶群的往事

林晓霖父为林彪。

李诚,《人民文摘》

在“文革”的狂澜中,自1971年“九一三事件”爆发以来,林彪及其家族的命运,便成为了坊间热议的焦点所在。

鲜为人知的是,林彪实际上尚有一女,她名为林晓霖,乃前妻张梅所出。

她也老了

张梅与林晓霖

林晓霖与林彪在外貌上颇有相似之处,尤其是那对浓眉,仿佛出自同一模具,刻画得惟妙惟肖。

她的母亲张梅,亦风姿绰约,昔日曾在延安这片热土上,享有“陕西一秀”的美誉。

1938年12月,林彪启程前往苏联寻求医疗救治,张梅亦同行相随。直至1941年,林晓霖在苏联降临人世,这一突如其来的喜悦消息,使得当时的林彪,正值34岁之年,心中充满了惊喜。

同年六月,林彪受命独自返回祖国,此后便杳无音信。直至1946年,张梅才得知——林彪离国次年便在延安与叶群喜结连理,并委托当时出访苏联的罗荣桓转达消息,告诉他可以重新寻找良缘。

张梅独自担纲起单亲母亲的重任,而林晓霖则被送往苏联的教养院,开始了她那充满艰辛的生活篇章。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曙光初现之时,归国的张梅于1954年再次步入了婚姻的圣堂。而同年,林晓霖被派遣至东北,有幸得以与林彪面对面交流。

当时年仅13岁的林晓霖,因患疥疮而顶秃,宛如稚气未脱的小童。尽管身着色彩缤纷的花裙,与他稚嫩的形象略显格格不入,显得有些狼狈不堪。然而,当林彪看到女儿的那一刻,喜悦之情顿时溢于言表,他立刻将她抱起,轻柔地放在自己的膝上。

在交流过程中,双方不得不依赖林彪夫人叶群出任翻译一职,因为林晓霖仅通晓俄语。

“这孩子看起来是高兴得有些失控了吗?”不过,这句话的翻译却出现了偏差,变成了“你爸爸说你没有教养”。

首次见面结束。

林晓霖回忆起往昔,提及叶群曾对她下达禁令,禁止她与父亲相见,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也不例外。有一次,林彪的秘书仅以数元之资为她购置了一件儿童泳衣,此举却遭到了叶群的严厉指责。

林晓霖珍藏着一幅与亲生母亲的合影,背后题有字迹:“你还记得她吗?”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向林彪私下展示了这张照片,林彪审视后不禁感慨:“她似乎已经步入暮年。”这一幕被叶群知晓后,她勃然大怒,林晓霖因而匆忙躲藏起来。

林晓霖以其卓越的学业成绩,荣膺北京师范大学女子附属中学颁发的学习卓越金质奖章。在抉择大学志愿之际,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是她心中的首选。然而,鉴于她的生母家族与哈军工有着深厚的渊源——其继父徐介藩曾担任装甲兵工程系主任——军队内部存在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避嫌”,林晓霖最终决定就读于西安电讯工程学院。

发配新疆

1962年,继父再次被派往西安,肩负起创建装甲兵工程学院的重任。为避免任何嫌疑,林晓霖毅然决然地转学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为导弹工程系第九期的一名插班生。

她外表平凡,行事风格低调至极。但她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大跃进”时期不幸染上了肝炎。为了对她多加关照,学校特别作出安排,免除了她的户外活动。

彼时的学术氛围异常凝重,有时我们不得不更换授课地点。鉴于路途遥远,同学们不得不成群结队跑步前往,但林晓霖却体力不济。为此,学校特意为她配备了一辆自行车,使她能够悠然骑行至教室。

不过,这些在“文革”时被贴上了大字报,林晓霖被批为“搞特殊化”。

在那个“文革”动乱的时代,林晓霖凭借其作为保守派组织“八八战斗团”杰出成员的身份,以及与林彪的密切关系,声名迅速攀升,成为了众人瞩目的时代风云人物。

1966年8月6日,她的声誉在一夜之间迅速攀升,这一切都源于一场名为“小树林”的辩论赛的闪耀舞台。

会议选址于校园深处的一隅静谧树林,林晓霖作为第一位演讲嘉宾,身着笔挺的空军制服,下半身搭配一条深蓝色的长裤。她的演讲洋溢着澎湃的热情,语音激昂,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

林晓霖的演讲聚焦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这一主题,她坚定地表达了对造反行为的坚决反对。在她眼中,此类行为无益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甚至可能对党中央的权威构成威胁。

这篇演讲稿迅速风靡一时,各方人士纷纷争相抄录。然而,其阐述的观点却与那位“第二号人物”的父亲持有针锋相对的立场。

林晓霖未曾料及此事波及之广,竟引得造反派远赴北京上告,叶群借此良机,炮制了一篇《林彪声明》,诬称林晓霖政治观念滞后,表现不佳,呼吁对她进行严肃的批评与教育。

这份“声明”林晓霖并未察觉。直至8月21日,她方得知林彪已首肯,准许她前往京城,林晓霖喜出望外,稍作收拾后便迅速登上了飞往北京的班机。

最终,在飞往目的地的旅途中,林晓霖收到了一则喜讯:她学业有成,顺利毕业,并被指派前往新疆投身于工作之中。

目的地:新疆马兰基地。

骨肉情深

林晓霖陷入“遭绑架”的困境,深感无奈,于是选择绝食以示抗议。然而,在坚持了四日之后,她因体力不济,不幸陷入昏迷,随即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抢救治疗。

步入医院的那一刻,她方才洞悉了《林彪声明》的具体内容,同时亦得知了自己被“八八战斗团”除名的噩耗。随即,她拿起笔,给林彪写下了一封书信,信中不遗余力地指责了父亲,并毅然决然地要求与父亲彻底割裂父女关系。

出院之际,林晓霖投身于基地政治宣传处,担任了一名干部之职。然而,她的言行举止,始终处于众人的严格监督之下。尽管她曾短暂地侥幸逃脱,但不过短短十几小时,便再次被捕捉,并被押回原地。

1967年的寒冬,林晓霖不幸在车祸中受伤,脚部遭受重创。尽管经历了漫长的治疗,伤势却始终未见好转。翌年,她向组织提出了前往北京接受治疗的申请,但不幸的是,这一请求遭到了领导的委婉拒绝,原因是“北京方面有明确的指示,不允许她返回”。

林晓霖下定决心再次踏上旅程,此次,她顺利登上火车,最终抵达了京城,投奔了远方亲戚的温暖家园。

叶群

三天后,她来到了林彪所居住的毛家湾,向警卫人员出示了一张纸条:“林晓霖恳求觐见林彪。”这一消息很快被叶群得知,她随即派遣林彪的部下与其展开对话,并将林晓霖转送至重庆的一所军部医院接受治疗。

为确保林晓霖的稳固地位,叶群亲自下令,安排一位已婚的年轻干部与林晓霖结为连理,这被视为一项“政治使命”,双方均不得违抗。

不久后,部队完成换防任务,林晓霖及其丈夫一同被调往云南大理。在那里,他们扎根基层,投身于养猪事业,而那时,林晓霖正身怀六甲。

自1971年“九一三”事件爆发之始,相关领导人物便对林晓霖及其配偶进行了严肃的约谈,敦促她如实交代问题,并揭露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行。更有甚者,竟在其子稚嫩的颊上涂抹污言,以此羞辱其“林贼之孙”的身份。

林晓霖胸中怒火熊熊燃烧,即便往昔我曾挥毫泼墨,写下割断父女情谊的信笺,此刻,那血缘的纽带却在不经意间悄然浮现。

审查4年,文革结束。

如今,林晓霖已是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携家带口重返北京,她被委以重任,于国防科委科技情报研究所展开工作,过着朴素而低调的日子。

2007年8月,林晓霖在退休之际,踏上了前往广东的旅程,参加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以缅怀“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的历史事件。这一时刻,她再次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之中。

在采访中,她坦陈:“我为父亲对他人造成的伤害表示歉意”——此语一出,立刻引发了现场的一片轰动。

实际上,经过多年的深思熟虑,她不断进行着反省,她的目光投向了刘少奇的子女、老舍的后代、老红军的家族,乃至曾是林彪所率的一支部队成员。

然而,在表达歉意的同时,她亦深切期望,父亲林彪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中所建立的赫赫战功,能够获得公正而崇高的评价。

步入古稀之年的林晓霖,偶尔仍会于梦中瞥见林彪的轮廓。她常感觉自己宛如一只灰色的丑小鸭,备受继母的冷落,但“为我提供亲情与父爱的,唯有我那慈爱的父亲一人”。

摘自《周末报》

林彪长女评父亲:

赫赫战功,9.13清白。

南方报业网

军博展10位元帅

林晓霖:功过分明

她强调,自三十余年来,林彪的肖像首次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亮相,此举无疑彰显了官方对其形象的正名与正式接纳。

身着紫色的碎花小衬衫,搭配一袭黑色裙装,颈间点缀着一顶遮阳帽,脚下则是一双白色凉鞋与肉色丝袜的优雅搭配。昨日上午,林彪之女林晓霖便以这样的装扮,步入公众的视线。应主办方邀请,她莅临梅州大埔县,出席“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的纪念活动。

在游览三河坝战役纪念馆时,众多游客络绎不绝,纷纷向林晓霖伸出手,邀请她一同定格永恒的纪念。林晓霖总是面带微笑,欣然应允。她亦在馆中展出的林彪元帅珍贵影像前驻足片刻,留下自己的身影。在此期间,林晓霖还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包袱卸下”

图:林晓霖在博物馆的展览现场,与林彪元帅的画像一同合影,留下珍贵瞬间。

记者:近期,在我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的纪念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果展》中,林彪元帅作为“十大开国元帅”中的杰出代表,其照片尤为引人瞩目。在展览中对林彪元帅生平事迹的介绍中,以“卓越的作战指挥才能”这一词语,对他的早年军事事业中的卓越贡献给予了高度赞誉。

林晓霖表示:“确实如此。自‘九一三’事件(林彪叛逃事件)发生后,长达三十余年的时间里,林彪的形象首次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的展馆内公开展示,且其陈列顺序严格遵循1955年授衔时的元帅序列。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其身份地位的一种官方认可。”

作为林彪的女儿,我内心终于感到了一种莫大的释然。长久以来,那沉甸甸的重负终于从我的肩头卸落。

30多年了……不易……

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实事求是原则的坚定秉持,全面而客观地审视历史事实与历史人物。对此,我坚信,这将为我们国家迈向民主与法治社会注入无尽的希望。

图:林晓霖,林彪将军与前妻张梅(后排右一)的千金,张梅女士享有“陕北一枝花”的雅号。

记者:您如何评价您父亲?

林晓霖强调,功与过理应分清。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为国家的繁荣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这些成就亦无法掩盖他在“九·一三”事件中所承受的悲剧性结局。同理,“九·一三”事件亦不应完全抹去他对中国革命做出的杰出贡献。

“我后妈叶群很坏。”

记者:您与父亲关系如何?

林晓霖坦言,尽管她和父亲之间未曾发生过争执,她心中却清楚自己面对一位相当棘手的继母——叶群。她坚信,在“九·一三”事件这场悲剧中,叶群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文革”那段动荡岁月里,我作为“保守派”的核心成员,始终坚定地捍卫党中央的权威,全力以赴地守护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安全。那时,众多党委干部接连遭受边缘化,我却逆流而上,与那股“打倒一切、砸烂一切”的极端风潮相悖。正因如此,有人将我比作“文革”进程中的“绊脚石”。出于政治的考量,我终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提问:据悉,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毕业生滕叙衮完成了一部历时五年的学院历史书籍《哈军工传》,书中提及了您及您父亲在“文革”时期的一些争议。这些记载是否真实准确?

林晓霖坦言:“此书虽在,但尚未有深入细读之机。”

采访者:今日您受邀来到大埔参加这次纪念活动,您对此有何感想?

林晓霖感慨万千:“这是我首次参加‘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的纪念仪式。回想起往昔,我的父亲林彪当时年仅二十余岁,便已肩负起连长的重任。在那场激战中,他的众多战友英勇牺牲,令人不胜唏嘘。”

革命胜利不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