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人:当时还不如不拿枪,这些中国人真是疯了

“真不如当时就不拿那把枪!”

海浪扑打着小船船舷的声音被混乱的人声、急吼吼的脚步声搅得愈发喧嚣。

那个菲律宾二副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这句话在不断撞来撞去。

那枪筒子,他曾以为能震慑的冰冷金属,现在却像块烧红的烙铁,烫手,却又扔不出去。

他眼睁睁看着身边那个握枪的同伴,手臂僵直地举着,指关节都发了白,扣在扳机上的手指硬得像块石头,可就是忘了怎么动。

一股强烈得自己都摸不着头脑的后悔感,死死攫住了他。

“疯子啊!这些中国人真是疯了!”他猛地吸了口气,翻身便越过船舷,头也不回地扑进了冰冷的海水里。

冰凉的海水瞬间包裹过来,他只想拼命往远处游,想离身后那一片混乱嘈杂的吼叫声和那些人越来越近的身影远远的——那些迎着他的同胞举着的枪口,像没事人一样大步冲上来的身影,他看不懂,只想逃。

这把出现在仁爱礁上空的枪,就像一根猝然点燃的引线,瞬间将平静又暗流汹涌的海面对峙炸裂开来。

菲律宾人心里盘算得挺好,亮出家伙什儿,按常理,对方总该迟疑一下、后退一点吧?谁能料到,他们看到的压根不是畏惧和退缩,反而像炸开了锅!对面船上的中国人只愣了一瞬,接着便是惊天动地的怒吼,一浪盖过一浪的海水轰鸣都被压下去了。

尤其是那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真真是个“莽”角色!他像头被激怒的下山虎,两个跨步就抢到船舷边上,胳膊猛地张开,喉咙里的吼声像炸雷一样喷出来:“来啊!冲我来!有本事朝我这儿招呼!” 这人眼里的光可亮得惊人,亮得要把人刺穿,那份毫不遮掩的凶狠,配上那口带着浓重乡土味的呐喊,简直是天地间最硬梆梆的回应!这场面,太狠也太诡异了,超出了菲律宾人脑子里所有应对预案的“正常”范围。

那个原本攥着枪,打算抖抖威风、吓唬吓唬对方的菲律宾人,脸上那故意装出来的凶相彻底撑不住了,被迎面而来这股子不要命的狠劲冲得稀碎,只剩下完全空白的错愕。

他端着枪的那只手,细看之下,竟在不停地打着哆嗦。

枪?威慑?规则?在这些迎着枪口就敢往前冲的人面前,全成了笑话。

当一群中国人排山倒海般同时向前压上来时,菲方的船只就像遭遇了看不见的巨拳猛击,竟然剧烈地摇晃起来!这绝不是风浪的作用力,是冲天气势压过来的结果!整个处置过程像一台上满了发条的精密机器,每一步都踩在点上,精准得令人头皮发麻。

从第一个“有枪”的警报扯着嗓子喊出来,到第一个中国士兵如猛虎下山般抢登跳帮,只用了两分多钟。

再到最后一个跳进海里、像条滑溜的咸鱼一样被拖上来的菲律宾人被牢牢按住,总共花了六分钟!这可不是电影慢镜头重播,是实打实、分毫未差的生死时速。

在高速摄像机一般的清晰记录下,还有个极易被疏忽的瞬间成了事后惊魂的关键注脚:当一名中国士兵闪电般劈手从那吓得魂飞魄散的家伙手中将枪夺下时,那枪身上竟然还带着一股人体皮肤的温度——热乎的。

更让人后脖子发凉的真相是,枪的保险栓,竟然是打开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那乌黑的枪口,随时都可能喷出夺命的火焰!那个战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连眉头都没多皱一下,仿佛只是顺手从菜市场扔过来一颗土豆似的,他把枪头也不回地甩给后面的战友,转身就扑向下一个目标,动作没有丝毫迟疑和停顿。

菲律宾人事后那份百思不得其解的报告里,结结实实写着大大的“困惑”俩字:报告直说,那些人怎么跟中了邪魔似的,全然不顾对准他们的枪口和朝天示警的枪响,像个没事人似的只顾往前冲?为啥这通常规操作完全失灵?这就是根本的差异:那把M16步枪,在菲律宾人的眼里,是震慑力的工具、是用来划分界限的红线;可在那些冲在最前面中国军人的骨子里,这把枪被举起的那个时刻,就变了性质。

在那些经历过西沙海战血雨腥风的老兵后辈眼中,这枪口一亮,简直就是军功章最硬朗的“请柬”!黄岩岛也好、钓鱼岛也罢、仁爱礁这片海域也不例外,这里浸透了从几十年前那场震惊世人的西沙海战中延续至今的铁血气概。

当年那一场仗,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我方小艇,不就是顶着敌人大舰的凶猛炮火,像把削铁如泥的尖刀,硬生生撕开海面,最终创造了“小艇吃大舰”的传奇?所以,眼前这点“小场面”,想靠把枪来唬人?抱歉,这火候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那些迎着枪口而上的人,心底激荡的远非单纯的愤怒或者不计后果的鲁莽,那份刻在骨血中的胆识和担当,早已化作千钧之力,顶得上来、压得住场!他们脚下这片翻滚的碧蓝,在敌人眼中是“疯”的不可控,于他们自己,却是扎根最深沉的底气来源,如同大海表面平静无波,底下暗涌的力量却足以摧毁一切侵犯的企图。

当那艘惹是生非的菲律宾船在夕阳的注视下被沉稳地拖向远方,慢慢融进橘红色的海平线时,船上有位年轻的战士默默整理好衣襟,对着那个模糊远去的轮廓,非常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那姿态恭敬而肃穆,手臂笔直,抬得一丝不苟。

这敬意当然不是送给刚才船上那些对手,他只是以最朴素的方式,向这海面重新找回来的、平静宽广的安宁致意。

海风轻轻撩动他的衣摆,远处,海水温柔地拍打着船舷。

没人说话,他却突然小声地、像自言自语般蹦出了一句,声音很年轻,带着点轻松的笑意:“嘿,我那老奶奶在家老念叨,总问我成天漂在海上究竟干点啥正经事儿。

这下好啰,下次回家可以挺着腰板儿告诉她老人家——您的孙子,在海上真干了桩要紧事!实实在在赶跑了一群拿着枪、想来祸害我们海边晒渔场的坏东西!” 这句话说得轻飘飘的,没半点文采,甚至像是孩童斗嘴般的家常话,却实实在在地回荡在重新恢复平静的海面之上,仿佛一颗最平常不过的鹅卵石投入水面,激起的是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浑厚有力、也更能击中人心底的澎湃力量。

那把枪没有指向天空放响的空包弹,反而成为了撬开某种坚不可摧现实的最沉重砝码。

在菲律宾人眼中被错误解读为“疯狂”的冲锋身影,每一帧动作背后都镌刻着数代人用热血和忠诚书写的无形军功簿。

当菲律宾船员最终被制服,看着那几名中国战士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却又不留任何余地的处置流程时,“疯子”这个最初的、源于惊恐的判断词汇,也慢慢在现实的重压下扭曲了原来的样子,最终无可奈何地塌陷、崩解,变成了无力叹息中最痛的一个结论:“真不如当时就不拿那把枪”。

这份后知后觉的痛悔,恰恰成为那份无言宣言最沉甸甸的、超越语言的佐证。

这片海洋认得清谁是真正的主人,它也最清楚,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守护这片蔚蓝的安宁。

这短暂的、惊心动魄的六分钟,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荡开的涟漪远超事件本身,它将最清晰的信号拍打进所有意图染指这片深蓝的眼睛里——在这片中国人用命守护的海域之上,枪口所指,迎来的永远不会是退缩,只会是更加不容置疑的决绝冲锋,和更加坚如磐石、不可逾越的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