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玻璃杯重重砸在地上,四分五裂。
陈向东双手撑着桌子,眼睛死死盯着那张成绩单,上面赫然写着:"语文98,数学32,英语64,理综53,总分247。"
"二百四十七分!二百四十七分!"他的声音在客厅里震天响,"陈思雨,你这十二年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十八岁的女儿坐在沙发上,神色平静得可怕。
她看着父亲暴跳如雷的样子,慢慢地说:"爸,你先别急。"
"我不急?我不急!"陈向东指着地上的玻璃碎片,"你知道这个分数意味着什么吗?连专科都上不了!"
01
三十年前,陈向东也参加过高考。
那年他考了456分,距离本科线差了整整50分,最终只能进工厂当工人。
从那时起,他就暗暗发誓,绝不能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
陈思雨刚上小学时,他就开始规划女儿的教育路线。
别人家孩子在玩泥巴,陈思雨在背诗词。
别人家孩子在看动画片,陈思雨在做奥数题。
周末别的家长带孩子逛公园,陈向东带女儿跑培训班。
英语班、作文班、数学班,一个都不能少。
每个月的工资,一大半都砸在了女儿的教育上。
王秀芳心疼钱,劝他:"向东,咱家就这点收入,你这样花下去,日子怎么过?"
"日子可以紧点,但女儿的教育不能省。"陈向东咬着牙说,"我这辈子是废了,但我女儿不能废。"
为了省钱给女儿报班,他连一包五块钱的烟都舍不得买。
夏天工厂里热得像蒸笼,他也不舍得买瓶水,就着水龙头直接喝。
那些年,陈思雨的成绩确实不错,小学年级前十,初中年级前五。
邻居们都夸陈向东教女有方。
他心里美滋滋的,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我女儿将来肯定能考上好大学,当个老师或者医生,比我这个工人强多了。"
02
高中三年,陈向东更是拼了命地支持女儿。
陈思雨说要买参考书,他二话不说掏钱。
陈思雨说要上补习班,他四处借钱也要凑够学费。
为了给女儿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他甚至把客厅让给女儿做书房,自己和妻子挤在卧室里看电视。
每天晚上,陈思雨学习到深夜,陈向东就在旁边陪着。
女儿困了,他去泡咖啡。
女儿饿了,他去煮宵夜。
"爸,你去睡吧,我自己能行。"陈思雨总是这么说。
"不行,我得看着你。"陈向东固执得很,"高考这么重要,一分都不能松懈。"
高三下学期,陈思雨的成绩开始波动。
模考成绩从530分滑到480分,再滑到450分。
陈向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找到班主任张老师:"张老师,我女儿这成绩怎么回事?是不是学习方法有问题?"
张老师安慰他:"陈师傅,别太着急。思雨这孩子很聪明,可能是压力太大了。你们家长要放松点心态。"
"放松?"陈向东瞪大眼睛,"高考能放松吗?这关系到孩子一辈子的前途啊!"
回到家,他把女儿叫到面前:"思雨,你老实告诉爸,是不是学习不够努力?"
陈思雨摇摇头:"没有,我很努力。"
"那为什么成绩下滑?"
"可能......可能是题目变难了。"
陈向东不信:"题目对所有人都一样,别人能考好,你为什么不行?"
那晚,父女俩聊到了凌晨两点。
陈向东说了很多话,从自己的遗憾说到对女儿的期望,从家庭的现状说到未来的规划。
"爸这辈子就指望你了。"他最后说,"你一定要争气啊。"
陈思雨点点头,眼中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
03
高考前一个月,陈向东请了年假在家陪女儿。
他把女儿的作息时间安排得精确到分钟。
早上六点起床,六点半吃早餐,七点开始学习。
中午休息一小时,下午继续学习到晚上十点。
"爸,我想出去走走,透透气。"陈思雨有一天这么说。
"走什么走?还有一个月就高考了,一分钟都不能浪费。"陈向东断然拒绝。
陈思雨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回房间继续学习。
但陈向东发现,女儿最近总是很神秘。
有时候会接到一些电话,说话声音很小,匆匆几句就挂了。
有时候会上网查一些他看不懂的资料,一看到他过来就赶紧关掉页面。
"思雨,你在查什么?"他问。
"就是一些学习资料。"女儿回答得很快。
陈向东觉得不对劲,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高考前一周,学校放假让学生在家自主复习。
陈思雨突然说要去同学家讨论题目。
"去什么同学家?在家学习不是一样的吗?"陈向东不放心。
"爸,我们几个同学约好了要一起梳理知识点。"
"那我送你去,顺便认识一下那个同学的家长。"
陈思雨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自己去就行。"
她出门前,陈向东特意叮嘱:"早点回来,别玩得太晚。"
"知道了,爸。"
那天晚上,陈思雨回来得比平时晚了一个小时。
她脸上带着一种奇怪的兴奋,但很快就掩饰了过去。
"讨论得怎么样?"陈向东问。
"挺好的,解决了几个难题。"
"哪些难题?说来听听。"
陈思雨愣了一下,然后随口说了几个数学题。
陈向东虽然听不懂,但女儿的表情让他隐隐觉得,事情可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04
高考结束后,陈向东比女儿还紧张。
他每天都要问好几遍:"考得怎么样?有没有把握?"
陈思雨总是淡淡地说:"还行吧。"
"还行是什么意思?能上本科吗?"
"应该...应该没问题。"
陈向东不满意这个模糊的答案,但女儿不愿多说,他也没办法。
等成绩的这半个月,陈向东几乎每天都睡不好觉。
他在工厂里干活时都心不在焉,好几次差点被机器夹到手。
同事们都劝他:"老陈,放松点,考都考完了,着急也没用。"
"我能不着急吗?"陈向东苦笑,"这十几年的心血都在这一次考试上了。"
终于到了查分的日子。
陈向东一大早就守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颤抖着输入女儿的准考证号。
陈思雨站在他身后,表情依然平静。
"出来了!出来了!"陈向东激动地喊。
然后,他看到了那个让他五雷轰顶的数字:247。
客厅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
陈向东瞪着屏幕,以为自己看错了。
他揉揉眼睛,重新看了一遍。
247分,没错。
"这...这不可能!"他猛地站起来,"肯定是系统出错了!"
他赶紧刷新页面,重新查询。
还是247分。
"思雨,你过来看看,是不是准考证号输错了?"他的声音开始颤抖。
陈思雨走过来,仔细看了看屏幕:"没错,就是我的准考证号。"
"那为什么...为什么才247分?"陈向东的声音越来越大,"你平时模考最少也有400多分啊!"
陈思雨咬着唇,没有回答。
陈向东彻底爆发了。
他一把抓起桌上的玻璃杯,狠狠砸在地上。
05
"十八年!整整十八年!"陈向东指着女儿,声嘶力竭地喊,"我为了供你读书,连一包烟都舍不得买!你妈为了给你交学费,连件新衣服都没买过!"
客厅里一片狼藉,玻璃碎片散落一地,反射着刺眼的光。
陈思雨依然坐在沙发上,背挺得很直。
"我在工厂里累死累活,就是希望你能有出息,能过上比我们好的生活!"陈向东的眼睛红了,"结果你给我考个247分?247分能干什么?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
王秀芳从厨房跑出来,看到满地的玻璃碎片,吓了一跳:"向东,你冷静点,有话好好说。"
"冷静?我怎么冷静?"陈向东转向妻子,"你看看她这个分数!我们这些年的付出,全白费了!"
奶奶陈老太也从卧室里走出来,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说:"向东,别对孩子发这么大火,她也不想考砸的。"
"不想考砸?"陈向东冷笑,"那她告诉我,为什么平时能考400多分,高考只考了247分?是不是根本就没认真对待?"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陈思雨身上。
她慢慢站起来,走到茶几旁,拿起自己的书包。
"爸,你真的想知道为什么吗?"她的声音很轻,但很清晰。
陈向东愣了一下:"什么意思?"
陈思雨没有回答,而是把手伸进了书包里。
她的动作很慢很慢,像是在寻找什么重要的东西。
陈向东盯着女儿的手,心跳莫名其妙地加速了。
空气仿佛静止了,时间也仿佛静止了。
陈思雨的手在书包里停留了几秒钟,然后,她缓缓地——
06
陈思雨从书包里掏出了一个厚厚的信封。
信封是深红色的,上面印着几个金色大字:"录取通知书"。
陈向东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这...这是什么?"他结结巴巴地问。
陈思雨把录取通知书递给父亲,轻声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特长生录取。"
陈向东的手颤抖着接过通知书,仔细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陈思雨..."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出来,"这...这是真的?"
"是真的,爸。"陈思雨点点头,"我通过了艺术类专业考试,文化课只要达到247分就可以被录取。"
客厅里静得连掉根针都能听到。
王秀芳和陈老太也围了过来,不可置信地看着那份录取通知书。
"可是...可是你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学的表演?"陈向东还是不敢相信。
"从高二开始。"陈思雨说,"我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偷偷去上表演培训班。"
"偷偷?"陈向东皱眉,"为什么要偷偷?"
陈思雨苦笑了一下:"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告诉你我想学表演,你肯定不会同意。你觉得学表演不务正业,只有考上普通大学才是正途。"
陈向东张了张嘴,想要反驳,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女儿说得对,如果她当初说要学表演,他确实不会同意。
"那你的学费...培训费..."
"我用自己的压岁钱,还有平时你们给我的零花钱。不够的部分,我就去做兼职。"陈思雨说,"发传单、当家教、在餐厅打工,只要不影响学习的工作我都做过。"
陈向东感觉自己的心被什么东西狠狠撞击了一下。
原来那些女儿说要去同学家讨论题目的日子,她是去上表演课。
原来那些神秘的电话,是培训机构的老师在联系她。
原来那些她匆忙关掉的网页,是在查询艺考的相关信息。
"思雨..."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07
陈思雨看着父亲,眼睛里闪着泪光。
"爸,我也想告诉你,但我不敢。"她说,"从小到大,你对我的期望就是考上好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我怕如果我说要当演员,你会失望,会觉得我不争气。"
陈向东感觉喉咙里像堵了什么东西。
"可是...可是你为什么要选择表演?"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些。
陈思雨的眼睛亮了起来:"因为我喜欢,爸。我喜欢在舞台上的感觉,喜欢用表演来诠释不同的人物和故事。当我站在台上的那一刻,我觉得我是真正的我。"
她顿了顿,继续说:"我知道这条路很难走,但我想试一试。北京电影学院是全国最好的表演学院之一,如果我能在这里学习四年,将来说不定真的能成为一名演员。"
"演员..."陈向东喃喃地重复着这个词。
在他的印象里,演员要么是高高在上的大明星,要么是四处奔波的跑龙套。
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女儿会走上这样一条路。
"爸,我知道你担心我的未来。"陈思雨握住父亲的手,"但是现在的演艺行业和以前不一样了。除了当演员,我还可以当导演、制片人,或者进入影视公司工作。这些都是很有前途的职业。"
王秀芳在一旁轻声说:"向东,孩子既然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支持她。"
陈老太也点点头:"是啊,思雨这么懂事,肯定不会做没把握的事。"
陈向东看看妻子,看看母亲,最后看向女儿。
陈思雨的眼睛里有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光芒,那是属于梦想的光芒。
"思雨,你真的确定这是你想要的吗?"他问。
"确定,爸。"陈思雨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我从小到大最确定的一件事。"
陈向东沉默了很久,然后慢慢蹲下身,开始收拾地上的玻璃碎片。
"爸,小心别割到手。"陈思雨赶紧蹲下来帮忙。
"没事。"陈向东摆摆手,"是爸爸不好,不应该发这么大的火。"
父女俩一起收拾着玻璃碎片,客厅里的紧张气氛慢慢消散了。
08
三个月后,陈思雨拖着行李箱准备去北京上学。
陈向东和王秀芳送她到火车站。
"到了北京要好好照顾自己,有什么困难就给家里打电话。"王秀芳一边整理女儿的衣服一边叮嘱。
"知道了,妈。"陈思雨乖巧地点头。
陈向东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这里面是爸爸这些年攒的钱,你拿着,在北京花销大。"
陈思雨推辞:"爸,我有助学贷款,够用的。"
"拿着吧。"陈向东硬把钱塞给女儿,"爸爸虽然不懂表演,但我知道学艺术花钱多。你安心学习,钱的事不用担心。"
火车即将开动,陈思雨上了车,趴在窗口向父母挥手。
"爸,妈,我会努力的!"她大声喊。
"我们相信你!"陈向东也大声回应。
火车慢慢驶离站台,陈向东看着女儿的身影越来越小,心里五味杂陈。
十八年来,他第一次觉得,也许他对"成功"的定义太狭隘了。
也许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最大的成功。
四年后,陈思雨大学毕业了。
她没有成为大明星,但在一部青春校园剧里演了一个重要配角,演技受到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她的眼睛里依然闪烁着当初那种光芒。
陈向东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女儿在屏幕上的表演,眼中满含着骄傲。
"老陈,你女儿真厉害!"邻居们都这么夸赞。
"那是,我女儿从小就有演戏的天赋。"陈向东自豪地说。
王秀芳在一旁笑着摇头:"你忘了当初你是怎么反对的了?"
陈向东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那时候我不懂嘛。现在我明白了,支持孩子的梦想,比什么都重要。"
那天晚上,陈思雨给家里打电话。
"爸,我接到了一个新戏的邀请,是个女主角。"她兴奋地说。
"真的吗?那太好了!"陈向东比女儿还高兴,"我和你妈一定去看首映。"
"爸,谢谢你支持我的选择。"陈思雨的声音有些哽咽,"如果没有你的理解和支持,我不可能走到今天。"
陈向东握着话筒,想起四年前那个砸玻璃的夜晚,想起女儿掏出录取通知书时自己的震惊和感动。
"思雨,是爸爸要谢谢你。"他说,"谢谢你让我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和支持。"
窗外夜色如水,但陈向东的心里却充满了光明。
他终于明白,最好的父爱,不是把孩子困在自己设计的道路上,而是给她翅膀,让她自由飞翔。
就像那句话说的:爸别急,孩子有她自己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