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军队的革命岁月里,有很多非常棒的打仗高手,他们个个勇敢对抗敌人,多次立下大功,因为本事大,所以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大官。今天我们要说的也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寻淮洲。
他到底有啥本事,能在18岁就当上师长,20岁就升为军长,21岁就坐上了军团长的宝座呢?
【事件缘由:】
寻淮洲在1912年来到这个世界,他家境贫寒,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尽管这样,他的父母还是特别重视他的教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培养他身上。就算家里再没钱,他们也会咬牙坚持,供他去读书学习。
13岁那年,寻淮洲在上高小时就暗暗发誓“以后要为国家干点大事情”。在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他热心地加入了儿童团、学生联合会和农民协会这些组织,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活动中,成了当地学生中的小头目。
1927年大革命垮了后,整个国家和人民都过得非常艰难。那时候,15岁的寻淮洲参加了毛主席带头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加入起义队伍后,他慢慢明白了秋收起义的真正意义,也懂得了毛主席的想法,更加体会到革命有多不容易。所以,他坚定地跟着队伍上了井冈山。
秋天时发起的农民起义:
到了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掌权的武汉国民政府突然反水,跟革命唱了反调。从这以后,中国共产党只能转入秘密活动,那场声势浩大的革命也就此落幕。面对这局面,中共中央决定动手干一场,发动武装起义,于是派毛泽东作为中央的特使去湖南带头搞秋收起义。
毛泽东就秋收起义的几个关键问题,明确讲了自己的看法。他坚持说:“湖南秋收起义时,咱们得大大方方亮出共产党的旗帜。”接着,9月9日那天,一面印着“镰刀斧头”的大旗,在湘赣边界轰轰烈烈地引领了一场起义。
秋收起义是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又一次很有名的武装反抗。这次起义,中国共产党首次在战斗中亮出了自己的旗帜,那就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面军旗,上面画着镰刀、斧头和五角星,代表着工农革命军。这一举动,让全国人民都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要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坚定决心。
就在这时,寻淮洲碰到了毛主席,看清了国家的现状,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队伍。后来,起义的部队在江西萍乡芦溪镇被敌军偷袭,死了好几百人,总指挥卢德铭也牺牲了。于是,毛泽东赶紧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重新整顿部队。之后,起义部队离开了三湾村,朝井冈山进发。寻淮洲也跟着毛主席他们一起上了井冈山。
尽管他没上过正规的军校,但他肯下功夫学东西,像作战指挥这些,都是在一次次打仗中边干边学的,攒下了不少实用的战斗经验。
实战经验:
进了部队后,寻淮洲就一直跟着毛主席四处打仗,吃了不少苦,也被深深影响。他还从毛主席那里学到了不少实用的东西。
大家都说,战争就像锻炼军人的大火炉,也是打造英雄的冶炼场。寻淮洲靠着一股子不怕死的勇气,加上一次次战斗中积累的经验,还有他那超群的指挥能力,带着红军队伍一次又一次地赢得了战斗。
打仗立了大功,就连毛主席都夸他是“小勇士”。
1928年的时候,朱德和陈毅带着南昌起义剩下的人马,一块儿到了井冈山,成功和毛主席碰了头。那时候,寻淮洲是红军第4军第31团第3营的连长,后来他又升为了红12军34师100团的团长。
后来,在第一次反围剿的一次战斗中,红100团的团长寻淮洲负责守住龙冈的万功山主峰。他带着部队,一次次地把冲上来的敌人打回去,总共打退了敌人好几十次。不仅如此,他们还干掉了好多敌人,确保万功山一直稳稳地在我们手里。
反围剿第一仗打完后,寻淮洲因为表现出色,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当时,年仅18岁的他就被提拔为了红12军第35师的师长。
然后,他带着队伍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二、第三次打退敌人“围剿”的战斗,多次立下大功。他的职位也步步高升。
到了1932年,寻淮洲成了红1军团第15军45师的师长,到了12月,他又升为了第21军的军长。那时候,他的打仗本事已经非常厉害了。到了1933年6月,他又被任命为红3军团第5师的师长,带着部队加入了东方军,到福建去打仗。
他带领部队连连打胜仗,因此得到了中央军委的特别表扬。后来,红七军团成立了,21岁的寻淮洲当上了军团长,那时候萧劲光是政委,粟裕则是参谋长。
就连我们现在很熟悉的萧劲光和粟裕,那时候都是他的手下,由此可见他当时多么有势力。粟裕那时候也是一直在学习和积累,所以后来带兵打仗、策划战略都很拿手。
坐镇后方出谋划策。
粟裕那一身打仗的本领,可都是多年历练出来的。记得在赣南,刘士毅把他们围得紧紧的,但朱老总使出妙招,一连冲破了敌人十多道埋伏,把刘士毅追得连指挥部都不要了,撒腿就跑。最后,朱老总带着粟裕一路猛追,刘士毅身边就只剩下十几个贴身兵了。这种真真假假、紧追不舍的打法,都是粟裕从朱老总那儿学到的真本事。
粟裕在打仗的策略和大方向上,深得毛主席的真谛。1929年,毛主席去福建养身体,那时候,保护毛主席安全的人就是粟裕。
在养病的那段时间里,毛主席和这位年轻的湖南同乡有了不少交流。他发现,虽然这个人不太会说话,但挺有心思和智慧。所以,毛主席常常会给粟裕一些指导和建议。
粟裕曾对别人讲过,“朱老总教我怎样打仗,毛主席让我明白了战争的规矩和战胜敌人的绝招,这些对我一辈子都很有用。”
后来,经过一次次战争的磨练,到了1940年抗日战争那会儿,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英雄带领着七千多名新四军战士,在黄桥进行了一场大战。他们成功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攻打,赢得了消灭敌人一万多人的大胜仗。这一仗,为苏北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华中地区的抗战打开了新的篇章。
让我党高层都感到非常惊讶,毛主席当时很有远见地称赞道:“这个从士兵一步步干起来的人,将来能指挥四五十万大军。”
在解放战争后期,粟裕经常一个人挑起大梁。到了豫东战役,粟裕决定改变原计划,不去打新五军了,而是转头攻打开封。由于情况紧急,他来不及向中央军委汇报,就先行动了,打算之后再做说明。
没想到江防一旦被突破,敌人就慌忙逃跑了。这时候,粟裕迅速决定让所有部队马上追击,最终在郎溪和广德一带成功打败了五个军的敌人。粟裕事后也向中央军委进行了报告,但战斗机会转眼就没了,所以只能先行动再“补交”报告了。
1947年5月,蒋介石又纠集了17个师的兵力,再次包围了华野的中部坦埠。粟裕这回没像往常那样绕开或避开敌人,而是让叶飞在左边挡住,王建安带人在右边抵挡,同时让许世友和陶勇的两个纵队像拳头一样直接冲上去,而鲁南的王必成也连夜从南面赶来拦截。这样一来,敌人就被他们团团围住了。
其他的增援部队全都在路上被挡住了,没法前去帮忙,只能无奈地看着张灵甫和他的74师全部被消灭,张灵甫自己也在战场上丢了性命。
粟裕常被大家叫做没戴元帅帽的元帅,但其实他以前是给寻淮洲当手下的。就连粟裕自己都很佩服寻淮洲,觉得他是个特别棒的年轻军事头头。所以说,寻淮洲真的是非常了不起。
勇敢抵抗战斗:
到了1934年,寻淮洲那时候在红10军团工作。中央军区发了命令,说红10军团的19师和20师得在太平县的汤口碰头,一起庆祝胜利会师。
就在这时,蒋介石开始调动兵马,他派出了11个师,总共20多万人,分成4路去围攻红10军团。不仅如此,他还派飞机进行侦察和轰炸。
寻淮洲带着队伍跟比自己人数多好几倍的敌人打了起来,这个敌人就是国民党那边王耀武带的补充第1旅。战斗打得正激烈时,寻淮洲亲自上阵,领着一个排去抢乌泥关这个重要位置。
在打仗时,他不小心被飞来的子弹打中了肚子,因为失血太多英勇地去世了,当时只有22岁。在快不行的时候,寻淮洲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要去北方打日本鬼子,要去北方打日本鬼子。
那时候,日本鬼子在东北大肆侵犯,到处杀人放火、抢劫掠夺,坏事做尽。可国民党军队却总是不积极打仗,寻淮洲心里还琢磨着要往北走,去打那些敌人。
你得知道,从九一八事变后,手握50万大军的东北边防总司令张学良没打一仗就撤了,结果日本就占了咱们东北。短短三个多月,整个东北都被他们占了,还到处杀人、放火、抢东西,搞了个“三光”政策,走到哪儿都是尸体遍地。
到了1933年,日本军队一步步占领了我国的热河、察哈尔两省,还有河北省北边的很多地方,逼近了北平、天津。就在那一年,日本还搞了个“关东军防疫供水部”,其实就是731细菌部队,后来这个部队越来越大,专门搞细菌战。他们制造了很多鼠疫、霍乱这些可怕的病菌,然后用飞机撒到中国各地,害苦了中国老百姓。
到了1934年,日本军队又在天津南开的八里台和吉林的伊兰县,强行占了老百姓的地来建机场。他们还用飞机轰炸伊兰县,导致我们国家的老百姓死了两万多人。
看到那些坏事,就能明白寻淮洲当时对日本鬼子侵略咱们国家是多么愤怒。就算自己快不行了,心里还是想着要打鬼子,保护老百姓和国家。
1938年,新四军第一支队的头儿陈毅,特意去给寻淮洲将军扫墓,还写了块碑文,用来怀念这位勇猛牺牲的烈士。
【英勇奋斗:】
从1931年到1937年,蒋介石的国民党阵营老是在搞他们那套“不作为”的办法,一门心思放在打压红军、镇压那些想抗日爱国的人和清除政府里反对蒋介石的人上。这种不抵抗的做法,让日本轻轻松松就占领了中国大片地方,也让他们更加嚣张,铁了心要往中国里头闯。
有很多像寻淮洲这样的爱国将士,看到国家大片土地被占领,老百姓无处安身,便拿起枪杆子进行反抗。就算国民党镇压他们,他们也坚决要向日本侵略者发起冲锋。他们一辈子都在为革命、为民族英勇战斗。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他们的巨大贡献。
【结语:】
从寻淮洲那些勇猛战斗的故事里,不难看出他誓死不屈于外敌,哪怕到了献出宝贵生命的那一刻,心里想的还是打退敌人,勇敢杀敌。他既是位革命战士,也是个大英雄,他为新中国的付出,会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
这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战争的惨烈和不近人情。咱们得记住历史,别忘了国家的伤痛,要多从历史的角度想想,珍惜现在的和平。像寻淮洲那样的爱国将军,我们应当永远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