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头军师与读书人:李鸿章孟浪之下三次躲过石达开的兵戈索命

捻军杀贪官和富人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要仇视读书人?

狗头军师与读书人。其实,主要是因为在基层社会,一些读书人作为贪官、富人的御用文人导致,这些人被老百姓称为“狗头军师”,他们或为朝廷催逼捐税或为富人欺压、掠夺百姓。因为他们有知识,就可以利用知识合法合规地利用各种漏洞、陋规既做了坏事又找不出做坏事的证据,或者说给做坏事找出光明正大、合法合规的理由。

老百姓大字不识,晚清时期的中国也没有什么好的理念,什么法制、人性、公平,不要说写出来怎么写,就是听都没听说过。所以,跟他们不要说什么高大上的理念,他们只知道一点:你欺负我我就找你算账,你不让我吃饭你也没饭吃!

捻军的组织比较松散,有两大派系,其中一支在淮北淝水流域、涡河流域地区。农民、渔夫、小商贩、手工业工人、底层知识分子等为了抗议苛捐杂税、贫富分化,便组织起“吃大户”组织,其影响力后来扩展到河南、山东、苏北等地区。

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后,当时被称为捻党的捻军获得迅速发展。捻军于1851年在河南南阳正式发动起义,1855年捻军在安徽涡阳推举张乐行为“大汉盟主”,1857年张乐行渡淮河南下与陈玉成、李秀成部会和,被太平天国封为“沃王”。

另一派则出身于白莲教。白莲教主张男女平等、同生死共患难、所有财产平均分配。白莲教形成于南宋,自宋朝起就是个朝代的梦魇。元末的农民大起义就是由白莲教引领的大起义;明朝也是如此,从嘉靖年起白莲教就不断发动起义,明末农民大起义也是由其揭开序幕,说白莲教动摇了明朝的国本并不为过。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白莲教大起义”虽然没有动摇清朝的国本,但也掀开了汉精英主导清朝历史发展的序幕。清朝的民团武装第一次发展高潮就是这一时期,同时,汉精英也开始逐渐成为主体力量。

白莲教支系在宋景诗率领下于1861年到1863年起义,失败后便和捻军合流。因此,李鸿章来到安徽后,其主要的作战对象就是太平军和张乐行领导的捻军。

李鸿章的命儿太好了,躲过了三次灭顶之灾。第一次战斗,李鸿章属于贵在参与型。

“随天大王”陆遐龄在咸丰三年(1853年)3月率万众攻打定远县知县,合肥夏村夏金书暗中私通。李鹤章率团练杀夏金书父子,其后,周天爵率众击杀陆遐龄。李鸿章为此得六品衔。

剿灭陆遐龄之后,周天爵率李鸿章等人围堵捻军陈学曾、纪黑壮等,巡抚李嘉瑞到泸州后将李鸿章调来庐州。一边抵抗捻军,一边抵抗太平军。

李鸿章面见李嘉瑞不久,太平军便在林凤祥、李开芳杀来。5月10日,攻占滁州;18日,攻占临淮关;28日,攻占凤阳。

率领团练急救凤阳的候补直隶州知州李登州、户部主事王正谊、李鸿章听罢吓得魂飞天王,连忙在定远与凤阳的交界处迅速后撤。也算是侥幸,太平军一心北上,无暇顾及他们。

其后,李鸿章获得了独立指挥权,手下千八百人。8月,李鸿章获得了巢县“大捷”,李嘉瑞为其争取到了“六品顶戴、蓝翎”。

还没等李鸿章高兴呢,太平天国最能打仗的翼王石达开率部来到安庆,主持西征大营。石达开所到之处,如秋风扫落叶一板杀得清廷官兵、团练四处逃窜。各处团练一听石达开之名,立刻丢盔弃甲、望风而逃。李鸿章在合肥招了几百人,赶往舒城解救吕贤基。李鸿章不信石达开的邪,到了才知道什么叫军事家。

吕贤基以死报效朝廷,李鸿章可不愿意。逃吧,实在不好意思,一是与吕贤基的情谊;二是都是朝廷派来的京官,人家不走,自己好意思嘛。不逃吧,命没了,不值得呀。就在这时,干弟弟刘斗斋立刻跑出去牵来了李鸿章的马。“啥时候啦都,跑吧!”李鸿章一听,飞身跃吗,逃之夭夭。

第二天,舒城城破,吕贤基投水自尽。

咸丰四年(1854年)1月,太平军攻占庐州,新任安徽巡抚、湘军创始人之一江忠源投水自尽。新任巡抚正是福济正是李鸿章的会试考官。在京城的时候,李鸿章没有用处,福济对其也就不闻不问。在这时,李鸿章就有价值了,其一,李鸿章本身就是安徽人;其二,李鸿章对军事虽然没有系统学习过,但作为男人总要读过一些作品。再加上李鸿章极聪明,相比其他人来说,他的军事才学反而要比福济及其周边的人更高。

福济不懂兵,身边总要有个自己信任的董兵的人,连忙把憋在家里李鸿章叫来。李鸿章领兵之后,果然不同凡响。咸丰五年(1855年)二月,李鸿章占领含山,被赏赐知府衔。

其后,副都统忠泰攻打巢县,李鸿章奉命协助,李鸿章第二次幸运来临。李鸿章听闻其父于1855年7月亡故,赶忙回家奔丧。面对太平军,忠泰全军覆灭,李鸿章为此幸免于难。

11月和春领兵攻打巢县、和州、东关战败,李鸿章随军听调,李鸿章极度失望。他在咸丰六年(1856年)夏写下了《明光镇旅店题壁》,这首诗与他的好友吴棠多有唱和,有了这一人脉,李鸿章在13年后让吴棠对左宗棠发动了第一次攻击,差点让左宗棠的海防政策全面失败。这件事在第二本书中将进行系统讲述。

闲言少叙,李鸿章写的这首诗如下:

四年牛马走风尘,浩劫茫茫剩此身。

杯酒借浇胸磊块,枕戈试放胆轮困。

愁弹短铗何成事,力挽狂澜定有人。

绿鬓渐凋旄节落,关河徒倚独伤身。

巢湖看尽又洪湖乐土东南此一隅。

我是无家失群雁谁能有屋稳栖乌。

袖携淮海新诗卷,归访烟波旧钓徒。

遍地槁苗待霖雨,闲云欲出又踟蹰。

从上诗可以看出,李鸿章铁定认为自己仍是人才,但是过往的经验又让他踟蹰。

正在李鸿章瞻前顾后之时,好运又来了。9月4日,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帅三千精兵与燕王秦日纲合击东王杨秀清,天京事变就此爆发。趁着太平军自乱阵脚,清军迅速发动反击。11月,李鸿章率领民兵武装收复了庐州,朝廷以“记名道府用”,次年又先后收复了无为、巢县、含山,朝廷给了按察使(正三品)衔以作奖励。

李鸿章正在志得意满之时,安徽巡抚李鸿章的老师——副主考的福济上奏丁忧,老师走了李鸿章只好回家继续守孝了。没有巡抚照顾,李鸿章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万不想,这次丁忧使李鸿章再次躲过厄运。

未完待续

胡林翼病逝,左宗棠失最大依靠;李鸿章崛起,季高迎来最大政敌本书前31节

李鸿章式思维,中国崛起的一道坎相关专栏40集

李鸿章成功的关键:京官生活让他具备三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