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学生军”:奖牌学业两不误

一边在大学攻读学位,一边为北京争得荣誉——今年6月,由首都体育学院女足为主要班底的北京队在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五人制女子足球比赛中获得一枚银牌,创下历史最佳战绩。

本报记者日前走访了这支校园女足,听她们讲述足球、学习以及毕业发展的故事。

全运之旅:

感受北京女足的传承

“确实没想到能拿到这枚银牌,这绝对是大家一起拼出来的!”回忆起这次创造历史的全运会之旅,首都体育学院女足主教练赵治治依然激动。

今年2月,首体院女足被确定将代表北京征战本届全运会群众比赛五人制女足比赛。半决赛里,她们以5比0击败香港队,虽然决赛不敌上海队,但仍然创下北京队在这个项目上的最佳成绩。赵治治告诉记者,同期征战老将组的老北京女足,每场比赛都会到场为后辈助威。还有一名从北京自驾前往广东湛江的老球迷,每场比赛都会挥舞旗帜为球队加油,甚至能叫出每一个球员的名字。“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女足的底蕴与传承!”

以首都体育学院的师生身份代表北京参赛,赵治治和弟子们在赛场外也严格自我要求。赛区每场比赛前为两支球队安排乘坐一辆大巴,北京队一直坚持后上车、后下车。去餐厅等公共场合,姑娘们也都是统一穿着运动服、运动鞋。每场比赛结束,姑娘们都会根据事先拍好的照片把更衣室“复原”,最后一天比赛结束后,她们还为工作人员留下全队签名的感谢卡片。

校园生活:

练球从未耽误学习

“我们球队的口号是‘Wearefamily(我们是一家人)’,场上一起拼搏、互助、奉献,场下更要律己,每个人都代表我们的大‘家’。”赵治治说。

赵治治已经执教首体院女足12年。这期间,球队在全国各类五人制、11人制比赛中从未掉出过前八名。2020年下半年,她们在全国大学生顶级联赛中获得第三名。去年,她们又在全国大学生五人制比赛中获得季军。

辉煌成绩之外,赵治治也见证了球队的发展与壮大。2021年,首都体育学院与北京国安俱乐部签约,共建北京国安首都体育学院女足,进一步拓宽球队发展路径。

“国家越来越重视校园足球,各方面支持我们的力量越来越多。我常常激励队员说,北京能穿这身绿色球衣踢球的女孩只有你们。”赵治治认为,校园足球的普及与发展,必然能让足球人口变多,“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职业球员、踢顶级联赛,但是可以通过这个路径上大学,然后找到很好的出路。”

“出路”,靠的是足球特长与学业基础。练球的同时,学习也不能落下。赵治治说,尽管学校有一些奖励学分的政策,但这么多年来,球队里没有一个人用过,球队每年也都有队员考上研究生。“我们要求得严格,她们也很自觉。其实像人体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康复学等课程,都对职业生涯有帮助,所以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毕业选择:

继续反哺校园足球

据赵治治介绍,首体院女足的毕业生绝大部分都走进校园,从事体育老师的工作,反哺校园足球的发展。去年在全国大学生五人制比赛中,他还偶遇一名曾经的弟子,“她在河南老家一所高校执教,我其实特别希望她能带队赢了我,那就有‘青出于蓝’的感觉!”赵治治笑着说。

队员王妍是在家乡安徽的小学校园里接触到足球,17岁时,她前往天津一家俱乐部练球,并代表天津参加了2021年全运会。那之后,王妍参加了单招考试,进入首都体育学院。明年夏天即将毕业的她,已经有了职业规划,“我现在正在考教资,想当体育老师,教孩子踢足球。我希望他们一边锻炼身体,一边了解足球,把足球场上的拼搏精神带到生活中。”王妍说。

队员熊静也有着相似的路径。她在小学五年级进入宁波市少年体校开始学球,同样在2021年参加全运会后决定进入大学。她对未来的规划与王妍不同,她对记者说,她希望未来能继续追梦,“我还是更喜欢踢球,想在足球上再拼一把!”本报记者赵晓松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