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朵押注港股二次上市:酒店品牌如何摆脱“中产陷阱”?

在资本市场热潮涌动的当下,不少中国企业选择赴港二次上市以拓展融资渠道。其中,被誉为“中产酒店之王”的亚朵,正计划重返港股市场,筹资数亿美元。面对业绩增长放缓与品控挑战双重压力,这家2013年在西安起步的主题酒店连锁,能否借助资本助推实现新一轮突破,成为行业内外热议焦点。

主题酒店打造新生活方式,精准聚焦新中产消费升级

亚朵的创始人王海军对酒店行业颇具洞察。凭借早期在汉庭酒店的管理经验,他于2013年推出主打人文与摄影主题的首家亚朵酒店。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下,亚朵围绕“第四空间”理念创新服务,包括全天候早餐、深夜养生粥和开放式图书馆等细节,抢占了新中产群体的生活场景。

资本层面表现同样亮眼。阿里旗下重要合伙人陆兆禧于2016年注资1亿美元,随即吸引高瓴资本、携程等知名机构持续加码。如今,亚朵的酒店数量已从2020年的不足600家激增至2025年初的近1730家,客房总数超过19万间,奠定其在中高端酒店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财务上,2024年亚朵营收达到7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五成;调整后净利润也录得44%增长,市值约46亿美元,是纳斯达克上市后翻倍增长的实力派选手。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住进亚朵意味着有了“家外之家”的安心体验。

规模扩张背后,服务质量隐忧逐渐突出

然而,飞速扩张引发的服务质量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杭州西溪紫金港亚朵酒店被曝在枕套上印有医院名称,意外引发舆论热议并冲击其“人文关怀”的品牌形象。类似的投诉并非孤例,成都、广州乃至南昌的亚朵酒店相继曝出卫生不达标或客房质量问题。

投诉平台显示,亚朵相关投诉超1300条,涵盖噪音、卫生、退款等多个方面。问题核心在于其高度依赖轻资产加盟模式,加盟店占比接近98%。业内观点认为,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快速扩张和降低成本,但对服务标准监管存在不小挑战,品控更多依赖“经验和运气”,缺乏统一标准的保障。

同时,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亚朵三项核心经营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日均房价降至418元,入住率比上一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客房单日收益也下滑7.2%。更令人关注的是,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出现5.5%的负增长,表明主营业务呈现疲态。

零售业务成为营收新引擎,但“枕头风波”反映困境

为突破增长瓶颈,亚朵于2021年推出“亚朵星球”零售品牌,以枕头为主打产品进军线上消费市场。借助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红利,亚朵枕头迅速走红,2024年销量突破380万只,零售收入占比达到30%。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酒店业绩压力。

不过,效益背后也存在复杂挑战。员工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推销枕头,成为自嘲的“枕头销售员”,不少顾客反映酒店氛围变得过于商业化,体验与品牌初衷渐行渐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酒店客房价格却被迫下降,甚至低于单只枕头售价,显现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矛盾。

二次上市寄望资本助力,面临的现实考验不容忽视

当前,中概股回归港股的热潮为亚朵提供了再融资的窗口。自2018年以来,多家中概股选择回归港股,因港交所放宽了某些上市要求,内地消费品牌在香港也更具市场认知度。亚朵计划借此为正在开发中的755家酒店项目注入资金,同时提升竞争优势。

然而,资本市场的青睐并非万能灵药。酒店行业对服务体验的敏感度极高,品牌声誉的重建需要时间和实际行动。不少分析师指出,亚朵需要摸索出新一轮平衡:既要遏制扩张带来的质量下滑,也需创新服务加强客户粘性,方能确保品牌持续价值。

亚朵的难题具有行业代表性:主打优势遭遇增长瓶颈,副业虽有起色但难以独当一面,品控短板不断引发消费者质疑。快速成长的背后,是企业管理和运营的复杂挑战,能否顺利翻篇成为持续关注焦点。

走过十年,亚朵的未来路为何越发曲折?

回顾过去十年,亚朵凭借人文理念和精准定位,从零起步发展为国内领先品牌,无疑是中国酒店行业的成功样本。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从无到有固然不易,但如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更具挑战。

若说资本市场因素为亚朵搭建了新的舞台,那么服务质感、用户口碑和品牌形象的维护则是演出的关键。毕竟,消费者选择亚朵,不仅是为了一张床、一只枕头,更多期待的是品质生活的享受与安心感。

今年6月的一张“医院枕套”细节照背后,暴露的是品牌管理的漏洞和消费者信任的危机。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客户需求日益多元,亚朵或许需要一次真正的“内外兼修”——既强化硬实力,也注重服务软实力的提升,以实现质的飞跃。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当一个曾被视为新中产生活标杆的酒店品牌也落入扩张与品质的两难,这背后的行业生态是否正在发生根本变化?对于亚朵的未来,你又有怎样的期待与建议?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不代表当事人及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百度带货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