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见普京,美俄密谈敲定阿拉斯加峰会,乌东四州归属竟成交易筹码?

8月8日,在社交媒体宣布:美俄元首会晤敲定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举行,重点讨论“乌克兰长期和平方案”。

这场俄乌冲突爆发后的首次美俄首脑会晤,此前一度传闻选址阿联酋,如今却戏剧性转向美国本土边缘的阿拉斯加。 波兰情报部门曝出猛料,美国已默认将乌东四州的控制权“事实性移交”俄罗斯,提议搁置主权争议长达99年!

一、会晤选址博弈

普京最初亲自提议阿联酋为会晤地,称其“完全合适且中立”,并强调阿联酋总统是“值得信赖的协调人”。

既未加入西方对俄制裁,又帮乌克兰转运军粮;既接收俄罗斯富豪资金推高迪拜房价,又允许美军驻扎本土。

最终选择阿拉斯加,实为双方妥协的产物。 对普京而言,阿拉斯加虽属美国领土,地理上贴近俄罗斯远东,且避开了敏感的北约国家;对特朗普而言,在国内举行峰会可塑造“强势外交”形象,尤其利于黄金时段宣传。

二、密使铺路

特朗普特使威特科夫8月6日突访莫斯科,与普京密谈3小时。尽管会谈内容保密,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直言:“美国提出的方案完全可接受”。

事实承认乌东四州归属俄罗斯,法律主权争议搁置49至99年,期间美国不再干预俄乌领土谈判;

解除大部分对俄制裁,恢复进口俄能源,尤其允许俄油经阿联酋中转出口。

作为交换,俄方仅需接受“停火”而非全面和平协议。 这一方案被俄总统特别代表德米特里耶夫称为“历史性突破”。

三、俄军剑指第聂伯河,切割乌克兰腹地

和谈推进之际,俄军突然在乌中部撕开新战线! 8月8日,俄国防部宣布第90坦克师已攻入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这里是乌克兰矿业心脏,控制着克里沃罗格铁矿和尼科波尔锰矿。

俄军目标已从乌东四州转向“第聂伯河左岸八州”,试图将乌克兰彻底切割为东西两半。俄军采用“通道战术”快速西进:轻型车辆压制雷区开辟窄道,主力部队闪电跟进。

面对50万俄军全线压迫,乌军仅有的25万兵力被迫抽调罗马尼亚边境的“战略预备队”驰援,防线摇摇欲坠。

四、乌克兰遭背叛? 泽连斯基被排除决策圈

乌克兰彻底沦为大国交易筹码。 特朗普公开宣称“普京无需先见泽连斯基”就能与他会晤,而普京直言与泽连斯基会面“条件远未成熟”。

尽管泽连斯基连夜联合欧洲领导人发声,强调“欧洲立场至关重要”,要求俄军率先停火,但美俄已绕过基辅直接划分势力范围。

五、国际站队

就在峰会前夕,尼加拉瓜突然投下震撼弹! 7月31日,该国联合总统奥尔特加正式致函克里姆林宫,宣布承认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四州为“俄罗斯不可分割的领土”。 尼加拉瓜成为首个在联合国框架内法律承认俄主权的成员国,此举被视作对北约的公开挑衅。

六、美国内部分裂

若8月8日前未停火,将实施全面制裁。 但期限一到,白宫仅模糊表示“考虑次级制裁”,未公布具体措施。 国务卿鲁比奥他一面声称领土问题是停火的“关键要素”,一面又承认“乌克兰需妥协”。

短期停火协议可为中期选举加分,而默认俄占乌东四州既可换取能源合作,又能规避北约东扩争议。

七、欧洲的无力

当特朗普独自操盘和谈时,欧洲被彻底边缘化。 尽管德法意领导人齐声支持“乌克兰领土完整”,德国承诺的50亿欧元军售尚未交付,英国援乌的10万架无人机难抵俄军年产200万架FPV无人机的规模。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已明确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直言“恢复2014年边界不现实”。

八、沙漠中的地缘炼金术

尽管错失峰会主办权,阿联酋仍是幕后赢家。 普京将会晤地点首选于此,因其三年间促成俄乌18次战俘交换,并成为俄规避制裁的枢纽:俄阿贸易额激增68%至115亿美元,俄油经阿联酋中转后贴上“阿联酋原产”标签销往全球。

这种“可控骑墙”策略,让阿联酋在美俄对抗中稳坐“最不坏的中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