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大元帅之中,刘伯承元帅是毛主席赞誉最多的一位。在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中,毛主席曾高度赞誉刘伯承元帅为“一条龙下凡”。及至建国之后,刘伯承元帅毅然决然地拒绝担任总参谋长的职务,令毛主席不胜感叹。
“生平不慕王侯之位,死后亦不图封侯万户。伯承同志,堪称共产党人的楷模。”
然而,素以淡泊名利著称的刘伯承,却在1957至1958年间的反军事教条主义运动中,不幸遭受了不公正的批判,从而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遭受此类错误待遇的元帅。
今日,让我们共同讲述“军神”刘伯承元帅的传奇故事。
1892年12月4日,刘伯承在四川省开县赵家场的一个简朴家庭中降生。尽管幼年时曾短暂地接受了几年教育,然而由于家境的困顿,他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到家中从事农耕,亲身经历了生活的种种艰辛。
1911年,辛亥革命的烽火遍及华夏,刘伯承怀抱救国救民的壮志,毅然投身革命洪流。在军阀割据、战火纷飞的年代,刘伯承迅速崭露头角,成长为川军中的一员杰出猛将。
1923年,刘伯承在抗击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战役中遭受了严重的伤势。在漫长的养伤期间,他结识了杨闇公和吴玉章这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他们的熏陶和影响下,刘伯承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并逐步趋向共产主义信仰。
1926年五月,杨闇公与吴玉章的引荐之下,刘伯承同志正式踏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大门。
1927年四月,刘伯承受武汉国民政府委以重任,担任暂编第15军的军长一职。这标志着中共党员在国民革命浪潮中,首次获得军长这一重要职务。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紧接着,蒋介石与汪精卫相继背叛了革命事业。在此背景下,刘伯承毅然决然地前往江西,投身于那场著名的南昌起义。他担任了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的参谋长,从而成为了人民军队的奠基人之一。
自南昌起义胜利之后,刘伯承被派遣至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这一经历,使得刘伯承日后成为了中央苏区中唯一一位接受过西方军事教育的“科班”将领,而他就读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更与美国的西点军校享有同等的盛誉。
1932年十月,宁都会议于江西宁都县东山坝乡的小源村榜山祠召开。在此次会议上,毛主席的战略战术遭遇了不公正的指责,而“左”倾思想开始逐渐抬头。会议落幕之后,刘伯承同志被任命为我国工农红军的总参谋长,负责协助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同志处理军委的日常事务。
“如此战斗下去,恐将耗尽我三军团的家底。所谓的正规战、主动出击,不过是刘伯承的空想谋划。”
尽管如此,毛主席仍遭受了排挤,这一状况为后续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埋下了潜在的祸根。
刘伯承与彭德怀之间的这次争执,日后(建国之后)演变为刘伯承遭受批判的导火索。
此后,历经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火洗礼,刘伯承先后担任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129师师长以及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荣膺共和国元勋之尊。
1956年,一位军事学院学员致信彭德怀,同时,战史系教授会主任蔡铁根亦向邓小平发出了书信,二人所提及的均为一脉相承的忧虑。那便是军事学院内部所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倾向。
翌年,彭德怀携副总参谋长陈赓、总政治部主任谭政等十数位将领莅临军事学院进行实地考察。经过一番细致的调研,彭德怀撰写了一份详尽的汇报,其中指出:
在学院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面临的并非简单的教条主义倾向,而是其严重程度已不容忽视。其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教学内容与我国、我军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脱节。
1957年夏日,得益于中央的鼎力支持,彭德怀同志倡导开展了反教条主义运动。在此过程中,邓小平同志被委以重任,担任中央反教条主义领导小组的组长一职。在彭德怀与邓小平的英明领导下,全军上下齐心协力,全面展开了一场旨在反对教条主义的政治攻势。
在这场运动中,刘伯承成为了主要的攻击对象,与此同时,负责领导训练总监部工作的叶剑英,以及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部长萧克,以及训练总监部副部长李达,还有当时担任总参谋长的粟裕,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批判。
彭德怀在会上怒斥刘伯承。
“刘伯承同志身上存有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其影响不仅波及南京,甚至在京城亦不乏吹捧者与捧场者。切莫忘记,在红军时期,他的教条主义曾导致不少革命同志的生命遭受摧残。”
事实上,在长征的艰难岁月里,红四方面军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曾赴刘伯承担任总教官的红军大学深造。期间,他与刘伯承等教官产生了分歧,并被暂时软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余天云一时情绪失控,竟于大金川地区愤而跳崖,以生命终结了这段悲剧。
“余天云尚且稚嫩,竟因想不开而走上绝路,实在是令人惋惜,这也不能怪任何人。”
众所周知,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在那次会上,毛主席在指摘彭德怀之际,特别提到了反教条主义运动,指出:
“摒弃教条束缚,为迎合你的意愿,我已安排他们中一人提前休息,另一人发放了转业补贴。彭德怀同志,这样的处理您是否还觉得不够满意?”
这表明,在反教条主义运动中,毛主席对于对刘伯承和萧克的批判持有不满之情。
尽管如此,毛主席对刘伯承给予了极高的敬意和深切的信任。
1966年,刘伯承同志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在1969年召开的九大和1973年召开的十大中,均由毛主席亲自提名,刘伯承同志连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次年1月,他再次被任命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副委员长。
自1982年起,因年岁与身体状况所限,刘伯承将军毅然辞去了党政军中的领导职位。不幸的是,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四载。